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脏水变清》优秀教案

所属分类:大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31 12:27:49
脏水变清科学活动,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我们生活离不水,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让孩子初步了解和认识过滤的原理以及可以过滤的材料,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完整教案免费查阅。

设计意图

(1)基于月主题;本月主题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和玩具”,结合本月主题内容,我们科学组的成员选择了适合主题的活动《脏水变清》,让孩子初步了解和认识过滤的原理以及可以过滤的材料。

(2)指南科学领域目标;在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指出,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结合这两个目标,我们制定了目标1: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层过滤的方法。2、敢于大胆尝试并能对比实验结果,勇于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

(3)幼儿年龄的特点;基于是大班的幼儿,因此我们小组成员考虑到大班幼儿必须要用合作分享的能力,因此设定了目标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能在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种多层过滤的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实验的过程,并能对比和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难点

1、科学猜想的重要性

2、单人独立操作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前期调查过滤的材料

2、毛巾、碳、石头、饮料瓶、盆、纸杯、脏水若干、记录单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师:前些天,孩子们已经调查了我们身边过滤水的材料,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呢?

幼儿分享

师: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水被污染的图片

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及记录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

师:今天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毛巾、炭、石头,你们觉得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过滤的水是最清的?

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每人都有的材料为一个操作盘,一个瓶子、一杯脏水、毛巾、炭和石头是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每次实验只做一次,实验完之后对比你和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记录你看到的最清的材料,并打勾。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将操作材料归回原位。

4、第一次实验、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①我把石头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很快就流进瓶子里了。石头上有些脏东西,但水还是脏的。

②我把炭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炭上,水慢慢地流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净一点。

③我把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毛巾变脏了,水变干净了一点。

4、教师小结:

①石头表面很光滑,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②炭上的空隙比较小,有吸附的功能,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③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第二次操作:用更多的材料,多次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总结

1、对科学领域目标及科学探究过程认识不够,在开展活动之前没有深度阅读和理解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点,导致每次在调整材料时只是想当然,我们觉得可能这样效果更好,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且没有猜测环节的科学活动是不完整的。

2、对科学语言的挖掘不够,教师对科学的相关知识没有提前做好功课,没有对幼儿进行科学词语的渗透和解释,在活动中也没有多次提到。

3、对科学探究的误解很深,我们一度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差异,而忽视了孩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哇时刻,孩子在探究中的思维碰撞,老师的追问能力不足。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