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背景
在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选择拍皮球,只见乐乐独自一人,教师上前询问,孩子却沉默不语,不太愿意与人交往。《指南》中指出: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观察目标
1. 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2. 敢于尝试一切有难度的活动和任务。3. 愿意主动参加群体活动。观察过程
中班的孩子们在练习拍皮球,和小班的单手拍球相比,这次他们要挑战的是左右手交替拍球,很多孩子都在积极练习,乐乐却独自一人站在旁边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我看见了就上前问她:“乐乐,你为什么不拍皮球呢?”她沉默不语,我连续问了几次,她才用小手指了指角落,我看见角落里有一个皮球,瞬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的皮球滚到角落里了。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捡你的皮球呢?”她唯唯诺诺地说:“我……我……我不敢捡。”我拉着她的手说:“那老师和你一起去捡皮球好不好?”她点了点头,我拉着她的手捡起了角落里的皮球。有了皮球,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高高兴兴地拍起了皮球。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从案例里不难看出,乐乐不是对拍球这件事情有抵触情绪,而是缺乏勇气克服遇到困难,由于刚进入中班,乐乐对中班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所以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放弃尝试挑战的机会。因此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心理变化,都值得我们时时刻刻留意,老师的引导鼓励和关心对此时的乐乐来说至关重要。幼儿的性格培养极其重要,正如心理学家们说过“性格即命运”。交流和沟通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都愿意与同伴一起交流,一起游戏。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的培养方面的不同,有的孩子就会比较开朗,而有的孩子就会比较孤僻内向。
反思:
对于不愿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的孩子,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方法,归纳主要有以下四点:
1.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细心了解其真实的感受,想法,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呵护的温暖,写下自我封闭的心灵保护层。2.尊重幼儿个性,因人施教。
作为教师,应注意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每个幼儿的个性,能力,心理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应了解,尊重他们的自身水平,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个别教育。在教育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情况。3.注重循序渐进的一贯性
对这种孩子进行教育,必须要有耐心,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而是要长期持之以恒,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幼儿的性格,对幼儿的点滴细微进步,都及时地鼓励,表扬,激发其与他人交往的自信。4.重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并和家长共同协商应采取的教育对策。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建立互动的双边关系,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互相反馈,保持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