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儿园教育论文精选范文《解开孩子的创造力密码》

孩子的脑袋里装着许多奇怪的问题,成人经常被问得哭笑不得,但对于孩子来说,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问题,在生成、解惑、应用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对于孩子提出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方法吧。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摘要

  “啄木鸟的舌头有多长?”,“天上的云会掉下来吗?”,“为什么走路的时候影子也在走?”,“鱼有没有耳朵?”成人常常被孩子问及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哭笑不得有两个原因:一觉得孩子幼稚的好笑,二是我们自己也答不上来。但对于孩子来说,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问题,在生成、解惑、应用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面对孩子的好奇,我们的幼儿教师,在孩子问及这些问题时,通常会怎么回答孩子,是随便搪塞过去还是先求知再答疑?或者直接转移注意力,终结孩子的发问?

关键词

保持好奇,不断好奇;

勤于观察,善于引导,方式不够,美育来凑;

注重美育质量,提升创造力不止是表面功夫;

放任幻想,拥抱神秘。

 正文

 

【保持好奇,不断好奇】

 好奇心是创作的动机,所以想要培养幼儿创造力,我们的幼儿教师必须也如孩子般惊奇。说起好奇心,不得不服一位天才,那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而说起达芬奇,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一名画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演奏及制作里拉琴的高手、优秀的诗人、演出庆典设计师、工程师、解剖学研究者、武器设计师,以及遗迹化石学的先驱……这些,在分工越来越明确细密的今天,令人瞠目结舌。现代化科技飞跃发展,带来了知识的飞速增长,同时造就了各学科间的专业壁垒,要想精通各学科领域,简直不可能。

令人遗憾的,不是当今社会下不再有这样的通才,而是更多人已经对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甚至领域内的一切失去了好奇。我们不需要了解汽车的构造,出故障时,打一个救援电话就够了;我们也不用好奇身体的机制,生病了看医生就行;我们更不会为了污染物如何处理而操心,那是科学家的任务。

在把生活外包的同时,我们的好奇心也一并打包带走了。但是,专业知识是人为的划分,而好奇心原本不分学科专业,观察一下幼儿园的孩子们,你会发现,他们每天数百次的发问囊括整个宇宙,人之初,性本好奇。而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满足好奇心的方式从“去探索”演变为“被推送”,二手知识随处可及,让我们忘了还需要思考,还需要探究。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而言,每天复杂琐碎的工作,足以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机械人,从睁开眼开始,幼儿的入园、早餐、晨操、教学……每天不断重复,甚至教案也是用了一年又一年很少更新,或者拿着手机敲着键盘,消费别人的成果,但是这些比起用双眼和双手去亲自发现,一定不会是一样的感受。探索固然是为了答案,但乐趣却在于过程,如果我们的幼儿教师可以督促自己对周围的一切保持不断的、随意的好奇,善待自己的想象力,那所教的孩子一定会因老师而被感染,孩子们才能因好奇而求知,因获得的知识而发挥更多的想象,因不断的想象而提升创造力。那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奇效呢?

【勤于观察,善于引导,方式不够,美育来凑】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左右两边有着明确的分工,左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分析等,通常称之为“学术脑”,而右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想象、灵感等,被称之为“创造脑”,即我们要培养的幼儿创造力。培养创造力的形式有很多种,大部分围绕艺术活动展开。《指南》将幼儿的学习发展领域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出几个方面,其中在艺术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以培养幼儿对艺术主动积极的探索兴趣和幼儿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为具体发展目标。艺术从最初的技术发展至今,演变成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精神活动,它的种类繁多,作为艺术形式中很重要的一种,美术是比较自由的,它不受外界客观因素制约,使人超越时间和空间、现实与幻想的一切限制,从而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散的空间。

 从幼儿教育之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看,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文艺复兴”以来的夸美纽斯、卢梭等近代著名教育家所提倡的儿童美术教育,美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富兰克林,发起自由画教育运动的日本美术教育家山本鼎,“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提出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等等美术教育理论,都在强调,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开启幼儿创造力的金钥匙。

美育活动中,在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艺术工具和材料进行自主观察和亲身操作时,在幼儿与大师作品的接触、对话时,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和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

而作为幼儿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有一双勤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各种事物以及各种艺术作品,并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教育内容,运用到美育活动中。鲁班因为观察茅草发明了锯、牛顿因为看到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观察壶盖会被蒸汽掀起发明了蒸汽机,教师只有勤于观察,才能更大提升美育的价值,才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从而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特地生长。

         光有观察力是不够的,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体悟,鼓励幼儿对感知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二次加工,大胆创作。幼儿园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第一环境,而教师是直接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方向的第一引路人,教师应该用正确的、多样的方法,促进幼儿艺术潜能的表现。

同一种颜料,却有很多种运用方法,如果教师只引导幼儿用手指点画,那全班的幼儿都只用手指点,如果教师只引导幼儿用小刷子刮刷,幼儿一定会觉得那个用其他工具画画的同伴画的很丑。教师要了解,幼儿必须发展他个别的创作技巧,教师的“帮忙”,引导给幼儿的“正确技巧”,只会扼杀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我体验的欲望,或是表现的冲动,从而限制幼儿创造力发展。教师要做到正确地引导幼儿,自身先要了解如何科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注重美育质量,提升创造力不止是表面功夫】

农民种苹果,不只是能结出多多益善的果子即可,而是同时也注重苹果的大小、色泽、口感。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一次高质量的美术教育活动,需要各领域互相渗透,不只是今天画了一个西瓜,明天捡几片树叶拼出个图案,而更需要全面的、多元化的设计:舒适的环境氛围、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各领域互相渗透的全面发展意识,以及满足幼儿终生发展的要求等等。

生活环境对我们的行为、感受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环境具有吸引力、令人感到舒适、有良好的组织,我们就愿意待在其中。美育活动的环境也是一样,最佳的活动环境能够让幼儿安全、舒适最基本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作作品的表现更具价值。一次美育活动中,有充满浓厚情感色彩有趣的材料、漂亮的装饰物、新鲜而又特别的音乐、精心装扮过的老师,这样高质量的环境氛围,必然会提升活动效果,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更彻底的释放。

学前期的幼儿美术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要想提高美育质量,还要懂得不同阶段如何教学。教师组织活动时不能一把抓,更不能为了画圆而教圆,为了涂色而识色,而是要针对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例如,幼儿绘画能力发展在涂鸦阶段时,这个阶段的幼儿最常见的是拿到笔就开始随处乱涂乱画,乐此不疲,所以教师在引导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时,不能急于让幼儿画出什么,而是应该重视、尊重幼儿的涂鸦,万万不可把它当作是幼儿的胡闹行为而加以制止。

不同时期的涂鸦作品是幼儿身心成长的真实记录,教师应当为幼儿的涂鸦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学活动中给幼儿留出一定的涂鸦空间,提供适合的涂鸦工具,比如有助于“线”的表现的勾线笔、水彩笔、蜡笔等,对幼儿的握笔不必做强制要求。在幼儿涂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最主要的运用就是鼓励,同时用适当的问题或对话刺激幼儿进行更多更新的想象,促进其创作欲望的增强。当绘画能力发展到了象征阶段,即中班的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创造形象,并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激发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愿望,在物质方面,要保证幼儿在画画时能得到合适的绘画工具,同时注重精神氛围,教师对幼儿及时的关注、适时交流尤为重要,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言语上的交流,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都可以使幼儿创作更具激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是被允许被鼓励的。等幼儿到了大班,他们开始通过绘画表现周围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看到幼儿会画昨天动物园看到了什么动物,妈妈的卷头发是什么样子、戴的项链上有个小星星……

这就是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到了图式阶段,这个阶段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主题明确。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像引导小班的幼儿那样,仅仅鼓励完全自由的创作,而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创作热情的同时,让幼儿更多的感知生活,提供机会加深幼儿的生活体验,丰富幼儿的表象,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扩大创作与表现的范围和主题,同时,给幼儿提供有多种选择的绘画工具,使幼儿有机会主动挑选喜爱的工具。这样幼儿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感受愉悦,提升表现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实很多时候,幼儿教师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家长,家长喜欢什么就提供什么,却不是科学、理性的去教育和引导家长,一味顾及家长的面子和虚荣心。很多教师不敢将幼儿画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的作品交到家长手里,害怕家长质疑自己的教学能力,甚至是幼儿园的办园能力,所以教师更愿意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呈现更好的成果,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体验和美育的真正意义。

美育活动应该为孩子的终生考虑,而不只是满足眼下家长的需求,画一个太阳,全班幼儿都画成了圆形、涂成了整整齐齐的红色,这样的作品展示出来确实会被大部分家长夸奖“孩子们真棒”、“老师教的真好”,但无形中,这样的美育活动限制了幼儿想象,最终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阻碍了幼儿健康成长。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真实的世界,高质量的美育活动,不是一味的追求华而不实,满足家长眼球的东西,而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人文的、有温度的世界,提供需要用手、用眼、用耳朵一起感受探索的世界。

创造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要我们的教师坚持注重课程的教育意义、增加美育活动的内涵建设、科学理智的评价幼儿作品、敢于挑战和正确引导家长,幼儿的创造能力一定会在某一天从隐到显,体现在他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放任幻想,拥抱神秘】

  毕加索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小“艺术家”旺盛的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提醒着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不应止步于按部就班地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探究,要充满想象力,要敢于不同凡“想”。利用高质的美育课程,加上教师的科学引导,创造力便可将想象应用于智识,孩子们慢慢就知道了:啄木鸟的舌头可以伸出超过喙长三倍的距离,环绕过头部在鼻孔中固定;云是一团团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变成的,这些小水滴很轻,热空气会托住它们,所以不会掉下来;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鱼有耳朵,而且大部分鱼听力甚好。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 王德育,译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33

2、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沃尔特·艾萨克森——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M】 汪冰,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标签:教育论文 幼儿园 学期教育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