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花钱》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许多和钱币有关的资料,有古代的贝币、刀币、布币等,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使用的钱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课余饭后,他们会聚在一起讨论关于钱币的话题,辨认一些外币。我们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题目是“我的零花钱”。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有多少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如何得到的、以及想怎么安排这些钱。看见他们兴致勃勃的谈论,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不如让他们把谈论变成实际行动,我们进行一次实地购物活动,让他们在购物过程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学会制定计划并按计划独立完成是大班孩子应该具备的能力。去超市购物前,我们再次组织了一次小组谈话,内容是关于购物需要了解些什么,通过这次谈话,孩子们总结了以下几点:1.购物的场所有商场、小卖部、超市等,2.不同的场所购买的方式不同,3.去购物时要有目标,就是指要清楚自己想买什么东西。我们根据孩子们总结的三点,引导孩子在购物前先在家和父母一起制定一个十元钱的购物计划,把自己想买的物品、数量以及估计的价格做一个预算。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幼儿园旁边的超市,开始活动前,请孩子拿好自己的购物计划,根据购买情况边买边做记录。他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找自己计划上的物品,很快,有的孩子就有问题了:“这里没有XX,能不能换成买别的物品?”“这个饼干比我估计的钱还少?”“东西太多了,都拿不到了。”对于孩子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适当进行了引导:1、 学会灵活变通------对于没有计划上的物品和价格有差异的物品,我们可以以替换的方式来取代。
2、 学会与人交往,提高社交能力------找不到价签的时候可以去询问超市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同伴。3、 学会观察,发现超市中货物的摆放方式,便于自己寻找需要的物品------当我们发现孩子毫无头绪地在超市中乱找时,及时引导他们去观察超市的货架是按货物的种类和用途进行分类摆放的,比如有食品区、饮料区、日用品区、文具区等。购物时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豆豆小朋友非常忠于计划,他完全按照购物计划上的价格来购买,他计划的酸奶要1.6元,超市里有2元,有2.5元的,就是没有1.6元的,他就不买了。给他说可以买2元的和2.5元的,可以找钱的,他就是不愿意,就要买1.6元的酸奶。豆豆这样的表明他很有原则,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体现了他不会灵活变通,处理事情比较死板。co要注意孩子在这方面的培养。天天小朋友就买了3样东西花了6元钱,在超市门口,我发现她把剩下的钱从信封里拿出来数了又数,我马上引导她把钱妥善保管,留着下次购物使用或者存起来,积少成多,培养幼儿的理财意识。佑佑是最会规划的,从他的购物计划和实际购买情况可以看出在计划前他是去了解过他准备购买的物品的价格的。
当然,这些只是这个话题开始的一些初探,孩子们做的计划也是比较稚嫩,有的还不清晰,但是在这样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他们获得了购物经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是教育的一大进步。这个话题还值得深入探索的内容,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的获得会越来越多,进步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