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获奖教育探索论文《幼儿审美力的革新》

在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作力、欣赏力、让幼儿主动参与审美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在审美意愿的引导和审美体验的鼓舞下,主动追求全面和谐的发展。制定开放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和访谈调查,深入了解了教师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对幼儿审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审美能力;幼儿;实践

正文

(一)传统的学前美术教育

现有审美教育重视幼儿的美术技能,追求幼儿作品的完美表现,过多强调的是模仿。例如:幼儿园中许多教师上手工课,老师准备教孩子们用纸折,就要求老师折一步孩子们学习一步,直至作品完成,

注重追求幼儿作品的完美表现,过多强调模仿,而一味地模仿会使幼儿丧失对艺术的直觉能力,幼儿会把精力放在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对这种形式的使用上,他们对新技术的获得不是自己探讨得来,因此对自己也难于产生自信和满足最终使幼儿丧失艺术表现中原有的天性。

培养幼儿开放审美力就要有富有创造力的教育者。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把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教育当作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模仿,严重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转变幼儿美术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

原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多以绘画、纸工、泥工为主提供的材料往往只有泥、纸笔等这样的组织形式和工具材料。例如:在此次研究所进行的“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及成效”的访谈活动中,有两个主要问题1、教师在幼儿园怎样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这个问题在教师回答中发现许多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教育审美教育可有可无,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

现有的教师在幼儿园也只教一些简单的手工和绘画技能。2、家长对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看法?很多家长回答,在幼儿园有老师教授美术课和手工课,课下可以给孩子选报美术特长班。由此发现,现有的审美教育活动形式,材料比较单一和贫乏,启发性、暗示性、趣味性不强不能引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更不能激发幼儿的艺术直觉。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规范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往往忽略自然或人工的教玩具、活动材料、教育设施的完美外观、教师的端庄衣着、师幼之间亲切友爱的交往等这种开放的活动教育形式,都能给幼儿以美感,使幼儿在美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其作用是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现有审美教育缺乏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思维,往往按照教材安排开展美术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纲要》中艺术教育领域提出的教育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课程学习的结果。

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的载体,全面、慎重地选择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才能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然而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环境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时,教师在构图、造型、色彩、方法、步骤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幼儿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再现,这些做法严重束缚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教育内容,改革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方法对幼儿美术教育尤为重要。

         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

幼儿阶段是审美能力形成及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对其终生审美态度、兴趣、能力等培养的良好契机。审美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直接影响幼儿早期的人格发展、对其创造性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幼儿早期审美偏爱及审美态度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审美教育要现代化,传统的幼儿审美教育观念,是通过美术、音乐、舞蹈几个方面的艺术教育,使孩子欣赏美和陶冶情操。当今社会更新了幼儿审美教育观念,认为:不能把美育局限于音乐课和美术课,现代幼儿美育的范围包括自然美、行为美、环境美、科学美、艺术美等五大方面。因此,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协调发展幼儿的审美力。

(一)开拓视野

常常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是最辽阔、最丰富、最吸引人的美感源泉。鲜艳的色彩、有特征的线条和形状、声响、运动节奏、和谐对称,还有人工美景和建筑等,都会招致儿童产生欣赏美的欲望。孩子们面向山川、田野、江湖、大海、花卉芳草、珍禽异兽、高楼大厦的时候,极目远望,心旷神怡,孩子会高兴无比,手舞足蹈。当孩子俯身拾集树叶、抚摸小草,会有很多心得体验。孩子在大自然里耳濡日染,渐而渐之,培养他会欣赏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胸怀。

依据条件带领幼儿到各种场所中去。让幼儿聆听自然,享受自然呈现出来的不同景象,亲身体会探索发现。所以,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的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艺术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在欣赏自然景色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向其描述景色,或用儿歌等启发其情感,使艺术语言和眼前风景融合在一起。启迪幼儿的灵感和想想力,加深对自然美的领会,把幼儿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以培养幼儿欣赏自然美的能力2。让幼儿在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学会观察

新纲要倡导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和谐共振,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3。幼儿审美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符合儿童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审美对象。合理的审美内容能使儿童的身心达到同构,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建构美的感受力,作品一般是同龄人、同班之间的,也有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提高幼儿的审美态度。

因此,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幼儿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去,尽可能的给幼儿提供一个较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自然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提升创造力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儿童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所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活动材料,在幼儿主动参与的审美实践活动时,让幼儿敢想、敢说、敢创造,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样才能实现审美教育将幼儿的身体与大脑、情感、想象思维的运用协调一致,使幼儿能够在审美意愿的引导和审美体验的鼓舞下主动追求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周边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当中有很多的误区如: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做事,与其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创设,不如教师直接创设省事且能保证质量。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对幼儿能力与情感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美术作品。

让幼儿在“做”在“动”在参与和操作中最大程度调动幼儿的探究的兴趣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布置幼儿园或教室时孩子视觉所能触及的范围里都应尽可能使之充满美感。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总  结: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劳动中的美好事物、优美的自然风景等,使之有创作内容。制定开放教育内容,幼儿感知的审美元素越多,就越愿意去接触更多的美的元素,也越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主动参与审美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在审美意愿的引导和审美体验的鼓舞下,主动追求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社,2000.

[3]  孙庆民,赵志毅,高学贵.《青春期教育百科辞典》[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07月第1版.

🏷标签:幼师 教育探索 论文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