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
活动名称:自制玩具《小篮子》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折出小花篮。
2、幼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这出小花篮。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教师折纸《小篮子》,说出其特征。
2、根据图示进行折纸,必要时对幼儿提供帮助。
3、提醒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活动名称:听故事绘画《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故事连环画、
2、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并注意前后形象一致。
3、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分工,体验合作绘画的快乐。
活动建议:
1、此活动适宜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且先前画过其他故事插图的基础上进行。
2、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先回忆故事内容,讨论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如: 古诗的主要任人物主要有谁?小蝌蚪先把谁当成了妈妈?幼儿说时,教师可以出示该动物的形象,帮幼儿记忆。
3、可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制定连环画,即一组幼儿每人画一张插图,把故事串连起来。画前可引导幼儿分组讨论画那几个主要情节、每人画什么等。并引导幼儿商量由谁来计绘画封面,怎样编码、装订,如何让每幅画的角色形象一致等。教师在幼儿讨论时,可巡回倾听,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的就建议,以帮幼儿协商分工,照顾个体差异。
4、过时完成后,可引导各组派代表讲述自己编的故事,也可以将幼儿自己创编的连环画放入图书区,供幼儿欣赏阅读。
教案二:
活动名称:送给妈妈的项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正确的感知珠子的颜色、大小,发现珠子排列的规律,并按照规律接着往下排。
2、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搓出大小相等的珠子。
3、让幼儿懂得关心妈妈,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活动准备:橡皮泥、小刀、线
活动建议:
1、教师示范串项链,引导幼儿说出项链的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模仿老师串项链,串一串漂亮的新项链送给妈妈。
教案三:活动名称:诗歌《荡秋千》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2.能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
2.老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带。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一猜:老师做荡秋千的动作,请幼儿猜一猜这是在干什么。
2.老师播放音乐,幼儿有序取书,围坐在老师身边。
3.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
二、阅读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翻阅图书,与同伴轻声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个别指导。。
2.大图书阅读。
a.幼儿用自己的理解说出诗歌内容,诗歌中小姑娘荡秋千摘下什么云?当成什么了?
b.认读大字 卡“摘”,“裙子”和“披肩”。
c.说说自己还看见过什么样的云?可以用来做什么?
d.天上除了云,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来打扮自己和朋友?
3.学习诗歌。 幼儿跟老师念。
幼儿念诗歌,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三.仿编诗歌。
1.幼儿分小组创编诗歌。
老师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大胆想像,创编诗歌。
如:小姑娘,荡秋千, 一荡荡到小溪边。摘片小草当帽子,摘根花藤当项链,摘滴水珠做什么?做成珍珠美上天。
2.请幼儿将本组创编的诗歌与其他组的小伙伴分享。
3.每组幼儿轮流朗诵创编的诗歌。
四结束活动。
老师音乐,幼儿有序放书,整理物品。
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2.、家庭延伸。
附诗歌:《荡秋千》
小姑娘,荡秋千。一荡荡到云里边。摘朵白云当裙子, 摘朵红云当披肩, 摘朵黑云做什么? 做双皮鞋翘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