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它规定了在什么场合人们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及怎样做,这些规则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有序。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知道这些规则的含义及重要性。
2.能根据自己的记录,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对规则的认识,能与同伴协商将收集到的信息按要求分类。
3.对周围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事情感兴趣,愿意观察和思考。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给幼儿每人 2~3 张便条纸,用于记录自己发现的规则, 每张便条纸记录一个发现,请家长帮助幼儿完成调查。
2、物质准备:主题墙展板,划分出若干板块(附后)。
活动建议:
1.“我发现的规则”交流会。
(1)在小组内展示幼儿的发现记录,幼儿自由浏览,相互交流,如:我是在…… 地方、发现的 规则。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则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解读规则的具体含义,以便幼儿了解规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如:幼儿介绍“不准乱扔垃圾”,教师可提问:如果乱扔垃圾会怎样?如果你看到周围到处是垃圾,心情怎样?
幼儿介绍“禁止鸣笛”,教师可提问:为什么这里要禁止鸣笛?假如你听到连续的喇叭声,你会感觉如何?
小结: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和画笔发现,、记录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规则,真是了不起,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引导幼儿将收集到的规则按要求进行分类。
教师可引导幼儿先将本小组收集到的规则合在一起,根据主题墙的图示,讨论后将规则进行分类,然后贴到主题墙上。教师可根据需要用文字或图示随时增加规则的类别。
3.观察主题墙,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1)引导幼儿观察主题墙上的各种规则,说说分了哪些方面,感受规则的多样性。
(2)幼儿猜想、讨论: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有秩序。生活的规则还很多,小朋友如果有新的发现,可以记录下来,继续贴在展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