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作品名称 比一比,谁厉害!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支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随时解答孩子在生活中的发现与困惑,使幼儿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在集体环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对象闫XX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11.5
观察分析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兴奋得追跑着,这时,闫孝侬跑到我身边将一大捧杨树叶放在我手里,兴奋地说:“老师,奶奶教我玩了一个新游戏,就是用叶子的梗,我来教你吧!咱俩一起玩。”我听后瞬间想起了自己儿时玩过的游戏——杠头,想到这,他已经将几片叶子都撕干净了,只留下了中间根部的叶柄,他先拿了一根,然后让我也挑一根,根据自己的经验,我选了皱皱巴巴且颜色发黄的一根,他抬起头看了看我说:“老师,你肯定会输的,哈哈!”我疑惑的看着他问:“为什么?”他志在必得的说:“因为您拿了一根那么细还那么难看的一根,我看它很不结实。”我听了心理暗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呀,回头让你见识见识我这根的威力。我俩将两根叶梗相互交叉在一起,并用力往回拉,只听得“咔吧”特别脆的一声响,他的那根青青绿绿而且很粗的叶梗断成了两截,这时,他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一脸的茫然。随后,他更为仔细的开始观察自己的那一根,然后又将我的这一根拿过去比较了一下,似乎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这时,我蹲下来对他说:“你的这根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断开了?”他抓了抓头说:“我也不知道呀,我这根看起来真的更粗更结实,老师是不是耍赖了!”我听了心想,这孩子不服输的劲儿还真有点遇到问题不断探索的精神,于是说:“那你用我这一根,你再给我找一根你认为结实的,咱俩在较量一次。”他听了点点头,很快便将一根青青绿绿,更为粗壮的叶梗递到我的手里说:“老师,我觉得这回这根应该无敌了!”随后露出胜利就在眼前的笑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较量,我俩将两根叶梗再次相互交叉在一起,并用力往回拉,这回由于再次挑选的这根的确很粗,所以拉扯了好一会儿才分出胜负。这一次的结果似乎让闫孝侬彻底没了信心,虽然看起来粗细悬殊那么大的两根叶梗进行较量,可是还是输给了看起来细细软软的那根叶梗。
采取措施
我引导他分别对两根叶梗进行了感知,例如:将两根叶梗都折一折、拉一拉,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很快闫孝侬便发现,分别拉扯它们时,绿绿的那根会听到咔哧咔哧的声音,颜色发黄这一根则有点能拉长的感觉;在折一折的过程中,他的感触更多一些,绿绿的那根不但能听到咔哧的声音,折的地方还出现了很多裂纹;而颜色发黄的这根则感觉软软的,很容易就折弯了,而且没有什么裂纹。结合他的观察,我将这些现象迁移到孩子接触过且有一定经验的现象上引导他更好地理解。例如:在折一根硬硬粗粗的小棍与一根软软细细的橡皮筋,那根更容易折断,他摸摸头,想了想说:“当然是小棍了。”我说:“对了,这就是为什么你选的两根都输给了我这一根的原因。”他听了点点头,似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发现每次户外活动时,都会有几名幼儿在玩这个游戏,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于是在班内组织了一节科学活动《谁是最结实的杨树叶梗》,通过在活动中的多次感知与操作,结合孩子们之前游戏的已有经验,他们很快发现了其不同之处。教师还为他们准备了小棍与橡皮筋,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对比感知,教师还向他们简单介绍了蕴含在游戏中的科学道理。以兴趣点为依托,简单的科学道理为依据,操作、感知为基础,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获取成效
兴趣点看似是一个个简单的小讨论、小发现,但却满足了孩子们很多的好奇心,最主要的是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满足孩子们的需求,随时解答孩子们在生活中关注的兴趣点,使幼儿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在集体环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体现出教师与幼儿间的平等,更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