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幼师教案《关爱特别的人》含课件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人,本次社会活动《关爱特别的人》引导幼儿要尊重关爱身边那些特殊的人,萌发幼儿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请关注幼师OK网,为您提供免费一线老师教学教案。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课程分析

在《符号会说话》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残疾人标志。面对这一标志,大部分孩子不是很了解。特别的人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些孩子还会害怕、排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大班社会领域指出: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就“特别的人”作为关爱对象,设计和开展《关爱特别的人》。希望孩子们通过体验“做三分钟特别的人”了解社会上“特别的人”,知道他们的不便与困难,萌发同情心。同时为那些努力奋斗的“特别的人”的特别之举感到震惊,激发尊敬之情。最后,从自身出发落到力所能及的帮助行为。

环节推进如下:

第一,话题导入,发现和体验特别——通过观察图片和情境体验,走近“特别的人”,为情感激发做铺垫。

第二,特别的人有特别之处——结合问题情境“失去双臂就不能学习和写字了吗?”引发孩子们的讨论,了解“特别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学习。进而过渡到梦想实现,通过播放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许庆夺冠的视频,引发孩子们表达感受,激发尊重的情感。

第三,关爱特别的人——以情感为先,后行为跟进。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两幅公共设施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社会给予“特别的人”的关爱之处。最后,从自身出发落到力所能及的行为。

课程目标

1.了解身边“特别的人”,体验他们的不便与困难,萌发同情心。

2.愿意为“特别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课程准备

教学ppt;眼罩、耳塞、橘子、职业图片若干;背景音乐;公共设施对比图片

课程过程

一、说说聊聊“特别”

——提问:今天我们来聊聊“特别”,什么是特别?哪些人特别?为什么?

——小结:有的人有特别的本领,有的人长得特别漂亮,有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特别了不起,他们都很特别。

二、发现和体验“特别”

1.观察图片,发现“特别”

——提问:他们哪里特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他没有双腿,坐在轮椅上;他手上拿着拐杖,戴着墨镜,眼睛看不见;他的耳朵上戴了助听器,有听力障碍;他在用手和别人交流,可能不会讲话。他们的确有点特别,和我们不太一样哦。

2.创设情境,体验“特别”

——自主选择情境体验区:“做三分钟特别的人”。戴上眼罩或者耳塞、单手剥橘子、你演我猜,感受盲人、行动不方便的人、不能说话的人和有听力障碍的人的不便和困难之处。

——提问:你体验了什么项目,你感觉怎么样?

——小结:他们的特别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疾病导致的;有的眼睛永远也看不见了,有的永远失去了双臂,有的没法再开口表达,有的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听清美妙的声音。他们是一群需要关爱的人。

三、特别的人有特别之处

1.出示图片

——提问:失去双臂就不能画画和写字了吗?

——小结:这些特别的人虽然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2.出示视频

——提问:每个人都有梦想,当一个失去双臂的人,他的梦想是游泳,会成功吗?

——出示许庆残奥会游泳夺冠视频,看了这个视频你是什么感觉?

——你想对他说一句什么话?(许庆为了实现梦想,勤学苦练,最终获得了残奥会游泳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已经能感觉到你们对他们的尊重。)

——小结:虽然他们很特别,但他们仍然有梦想,为此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赢得了成功,这样的成功更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

四、关爱特别的人

1.幼儿分组对比图片找不同,并讨论交流:左右两张图片里的设施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这些特别的设施都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我们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一些微笑、请不要占用无障碍洗手间、请不要堵住无障碍通道、扶一把)。

3.总结: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特别的人。遇到他们,请多一些微笑和善意;看到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扶一把、帮一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让我们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人吧!

课程反思

课程目标及幼儿发展的反思: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引导幼儿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特别的人”,萌发同情心,愿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的社会学习常常以教师的言语说教为主,忽略了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很那真正触及幼儿的内心。本节课程,教师围绕教育目标,采用了观察图片、对比图片、情境体验、集体讨论的方式,课程目标较好地达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指出“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人际交往目标4的建议)。在活动中,教师尤其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设了“做三分钟特别的人”情境体验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戴上眼罩或者耳塞、单手剥橘子、你演我猜的活动,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直接感受“特别的人”的不便与困难,获得独特的领悟。

好的课程一定是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并能引发新经验产生的过程。本节活动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局限在对于“特别的人”的同情和关爱,还有对于“特别的人”的特别之举产生尊重和敬佩的情感。当播放许庆参加残奥会游泳夺冠视频时,幼儿纷纷发出“哇”“加油”“我为你骄傲”的声音,忍不住起立鼓掌。这些既是情感的升华,也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挑战与突破。

情感为先,行为跟进。活动的最后环节,幼儿从公共设施的特别设计之处解读出社会给予“特别的人”的关爱,例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洗手间。教师也适时提升到了幼儿个人的关爱行为上:不堵住、不占用等。这样的教育其实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提升。幼儿在体验、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落实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举动上!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当幼儿参与情境体验活动时,如第一次戴上眼罩,新奇的感觉大于对黑暗的体验,他们的笑声与游戏打闹使整个体验的环节显得松散而不严肃。这也导致在之后的分享环节中讨论无法深入,未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幼儿缺乏体验的经验,导致环节的效果不佳。建议在活动前可以开展类似的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深体验感。

课程的延伸与跟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部分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性、伴随性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基本特征。活动结束后,教师将眼罩、耳塞等教具投放在区域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继续体验“特别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义卖、走进福利院等活动,从自身出发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教师和家长做好榜样,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一日生活皆课程,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

🏷标签:大班 社会 关爱特别的人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