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品名称《幼儿说谎心理因素解析》参赛作者 王璐单位名称金苹果尚城艺术幼儿园摘要 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后及年龄特征,幼儿说谎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及的问题,说谎行为是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幼儿说谎有其内在的原因,而且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说谎,它的性质也是不相同的,本文论述了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从各方面寻找幼儿说谎的深层原因,然后对幼儿说谎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归类,根据以上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幼儿;说慌;心理因素;正文1.儿童说谎的相关研究1.1儿童说谎的年龄特征 皮亚杰对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研究可以说是儿童说谎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有关儿童说谎的概念研究中,他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结果发现,儿童的反应表现出一种系统的发展趋势。年幼的儿童似乎把骂人等其他言语行为混淆为说谎;6岁左右的儿童把不好的言语判断为说谎;一直到儿童晚期,他们仅仅能够把一个与事实不符的言语(如说2+2=5)看成是说谎,而并没有考虑到意图因素;只有10一11岁的儿童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中才开始把说谎者的有意性考虑进去。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早期儿童的说谎行为及其认知问题。Chandle与Hala设计了“藏与找”的游戏背景,以此来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2岁的儿童也会说谎和欺骗。但随着心理学家对于说谎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结果表明3岁甚至更小的儿童只有自发说谎的行为,即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4岁以后的儿童则不仅能够有策略地说谎而且能够成功地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可见,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儿童关于说谎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能像成人那样同时注意到说话的意图和说话的结果是否错误。1.2影响儿童说谎或道德评价的因素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主要考察了情景或背景因素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犯过”情境是儿童说谎的一个主要情境。但是,由于实验条件下3岁儿童也能在犯过情境中说谎而得出关于儿童对于说谎的定义与道德评价是缺乏共性的。因为儿童实际生活的背景是不尽相同的,由此而产生的谎言也是有不同情境的。在傅根跃的研究中,设计了在假想的道德两难情境下和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的故事条件来研究儿童的说谎。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日趋稳定,因此会更多地积极评价集体谎,其中有26%的儿童认为为集体而说谎不是说谎。 Bussey的研究选取12个故事对人际关系情境、犯过情境、假装情境三个不同情境下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4一11岁儿童说谎的定义和道德评价产生了影响。这些对不同情境中儿童说谎认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言语是否被认为是说谎,还应取决于说话时的情境。儿童标记不同的社会交往目标与不同情境因素结合下的言语是否为说谎时是存在差别的。2 幼儿说谎种类的表现及原因分析2.1无意说谎 2.1.1愿望与幻想导致的无意说谎 4岁左右的幼儿能比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些事情的经过、他们想象丰富,常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护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如一些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海边玩得多么的开心.这种与想象、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点,使孩子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2.1.2自信心的萌芽导致的无意说谎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老师问:“哪个小朋友拍球拍的最多?”结果全班幼儿都举手说“我拍的最多!”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2.2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2.2.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2.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骗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2.2.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2.2.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2.3因恐惧、焦虑而导致说谎 恐惧和焦虑是个体在某种情景中,感受强烈的外界刺激引起的不安全感和压抑的紧张心理、)如有些幼儿害怕遭受体罚,害怕失去爱抚,害怕可怕的威吓,为消除缓解这种恐惧与焦虑的心态,也会说谎、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的成人,幼儿往往不敢承认过失行为,支昔说谎有的幼儿由于好动、好奇而破坏了物品,却推诱说是大风刮的,是小猫碰倒的、)也有的幼儿因害怕或顺从而自目招认自己没犯的过失、2.4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骗人壮了胆、3 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采取的措施3.1引导策略 3.1.1有技巧地处理,恰当满足宝宝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