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注重儿童的情感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为幼儿提供机会,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和解决问题。大班幼儿能够用操作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探究活动,最终获得科学的发现。
二、说教材
本节课将根据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主收集取火龙果种子的工具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取火龙果种子的方法。充分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说活动目标
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及原有经验,用刀、镊子、牙签等工具取过橘子、苹果、草莓的种子,想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取火龙果种子,本节课将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用不同的工具取出火龙果种子的方法,并让幼儿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最有效的取火龙果种子的方法,制订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能够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和适当的方法取出火龙果的种子。
2.认知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取火龙果种子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体验取火龙果种子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操作,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验证,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取过橘子、苹果、草莓的种子,对取火龙果包裹在果肉里特别小的种子感兴趣,想要进行尝试,因此本节活动的重点为“能够大胆尝试取火龙果种子的方法。”
难点:幼儿了解部分水果取种子的方法,对取火龙果种子比较感兴趣,但是火龙果的种子包在果肉里,果肉里的种子特别小,不方便取出,所以将“能够取出完整、干净的火龙果种子。”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
1.谈话法: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取不同水果种子的方法,为本节课奠定基础。
2.实验操作法:幼儿猜想用哪种工具能够取出完整、干净的火龙果种子,分组选择不同的工具尝试取出完整、干净的火龙果种子。对比验证适合取出完整、干净火龙果种子的方法,共同梳理好的方法,提升经验。
六、说学法
讨论法:经过大家的讨论,幼儿能够知道取火龙果种子是用丝袜在水里揉出种子的方法最完整、干净,但是需要大家合作共同完成。
七、说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本环节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回忆取水果种子的方法,运用谈话讨论的方法提示幼儿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适宜取种子的工具。让幼儿进行猜想:哪种方法能够取出完整的、干净的火龙果种子?
二、分组操作,探究取火龙果种子的方法
本环节完成了目标1。幼儿用牙签、棉签、镊子、丝袜、水盆、滤布等工具进行了取种子。在取火龙果种子的过程中,幼儿尝试用镊子、牙签、棉签等工具,发现不太好取出完整、干净的火龙果种子,我会及时鼓励幼儿继续选择不同的工具去尝试,当幼儿用丝袜揉在水里的火龙果果肉时,他们会发现取出来的火龙果种子比较完整、干净,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本环节同样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分享交流,了解取火龙果种子的方法
本环节完成了目标2和目标3。在取火龙果种子的时候,可以用镊子夹,夹出来的种子放在盒子里时不方便;牙签挑种子时会将种子挑到果肉里;用丝袜揉种子时要一直揉,将果肉揉没才可以取出种子,种子在水里不好取出,幼儿合作将火龙果的种子倒在滤布上,这样取出的种子完整、干净;用棉签蘸种子时也是不太方便往下拿。经过操作验证发现用丝袜在水里揉火龙果的果肉,能够取出完整、干净的种子。
八、说活动总结
1.注重体验,突出操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大班幼儿能够在活动中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和适宜的方法开展探究活动,本节活动让幼儿猜想哪种工具能够取出完整、干净的火龙果种子,自主选择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操作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记录,在操作中寻找并验证答案,最后验证得出用丝袜在水里揉火龙果的种子能够取出完整、干净的火龙果种子。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探索的过程。
2.活动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本节活动是源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火龙果,本节课我们将火龙果的种子取了出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共同探究种火龙果种子的方法,让幼儿通过操作、尝试来理解种子与水果的关系,体现了活动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九、说活动延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本节课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取出火龙果的种子,将取出的种子晾干,猜想、收集种火龙果种子的方法,在班级开展种火龙果种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