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和了解,由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幼儿感受被关爱较多,而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去关心他人。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敏感性增强。他们开始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感受理解不同的情感。
而本节活动《好朋友生病了》正是通过自己生病以及感受到关爱的经验,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二、说教材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社会适应的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过生病的经验,因此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幼儿知道如何关心生病的小伙伴,懂得关心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三、说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人,体验关系他人的快乐情感。
2、了解预防生病的方法。
3、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能感受他们身体不舒服时的痛苦。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能感受他们身体不舒服时的痛苦。
难点:知道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五、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了谈话法、体验法、课件演示法三种教法。
六、说学法
幼儿主要通过操作法、观察法、同伴学习法来体验、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
七、说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唤起经验
1、《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最近几天,我们班小朋友有没来幼儿园,知道为什么吗?”
2、讲述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为什么会生病呢?你生病时感觉怎么样?”
“因为她不好好吃饭,也不锻炼身体:那次我生病了,发烧、嗓子也很疼,很难受……
“因为她不讲卫生;那天我生病了,还住医院了呢,医生给我打针、吃药,我很难受的……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得到满足。通过《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因为生病没来的同伴。从而唤起幼儿自己生病时身体的不适和感受到别人关心照顾自己时的心情。
二、讨论:生病了怎么办?
1、应该怎么做?
教师:我们生病了怎么办呢?
幼儿:“要及时去看医生”
“听爸爸妈妈和医生的话”
“多喝水”……
通过讨论经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要听大人和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病才能好得快。
2、了解让自己变健康的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健康?”
幼儿:“要多喝水,多运动”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手指”
“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教师通过总结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指南》健康领域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本环节我采用了经验讨论法的方式。帮助幼儿总结和梳理生病时应该怎么做的经验,并与幼儿讨论使自己变健康的方法。知道锻炼身体和讲卫生很重要。
三、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
1、情景扮演“照顾好朋友”
(幼儿自选角色分别扮演没生病的幼儿和生病的幼儿,体会关心别人与被关心的不同心情)
2、好朋友没来怎么办?
教师:“孩子们看一下,今天我们班谁没来幼儿园?
幼儿:“打电话关心一下”
“让爸爸妈妈陪着去看望一下”
“给他画一幅画送给他”……
小班幼儿的认知需要靠行动来得到发展,因此在本环节我运用“情景扮演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从而感受到被关爱和关爱他人的独特情感。
八、说活动总结
1、活动来源于生活:
活动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师能抓住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问题设计教育活动。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环节,如:《找朋友》游戏导入,情景表演等方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九、说活动延伸
“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关心别人?”
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幼儿可进行随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