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课教案《小板凳歪歪》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尝试在“连环式”的摆放中学习儿歌的内容,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课《小板凳歪歪》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重点)
2、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尝试在连环式的摆放中学习儿歌的内容。(难点)
3、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根据幼儿用书画面自制小图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鸡、豆虫等。
2、将图片以连环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3、小板凳歪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
1、出示小板凳的图片。
师:小朋友,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椅子、凳子)
师:这是一个小板凳,请你猜一猜小板凳上会坐着谁呢?(小朋友、小猫、小狗)
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错,那到底坐着谁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板凳歪歪》,请你们听一听儿歌里小板凳上都坐着谁?
2、播放《小板凳歪歪》课件,引导幼儿说一说课件中出现了哪些内容?
师:刚才你听到儿歌里的小板凳上都坐了谁?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出示相应的小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儿歌内容。
3、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物体。
师:刚才听到的儿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以儿歌中的句式带领幼儿一起念一念。)
4、引导幼儿练习准确地学说。
师:这首儿歌中的词都非常有趣,我们小朋友在念的时候一定要念准了,不然儿歌就不好听咯。
二、教师通过抽、摆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边摆放、抽取相同内容的图片,边朗诵儿歌。
2、教师强调操作图片的动作,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动作,自然地感知儿歌连环式的结构。
3、教师在幼儿有节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诵儿歌一遍。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引导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运用对诵、接诵的方式学习儿歌。
四、鼓励幼儿通过给你给他朗诵的方式再次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引导幼儿相互对同伴念儿歌。
小板凳歪歪(儿歌)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小猴出来穿衣,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豆虫出来咕哝,咕咕哝!
【活动反思】
《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的绕口令式的儿歌。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虽然有点长,但是每句都有押韵,念起来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时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说:今天又许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看看有谁呢?然后出示图片,第一张是一张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时小朋友就说这是椅子不会说板凳(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说板凳的),但是这次问下来,李惠媛说这是板凳,于是我就接着引导下去。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念儿歌,这是儿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儿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往活动中,我也明显的发现,朗诵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没有兴趣,可是不进行集体朗诵孩子无法感受儿歌的语音、语调、语气于是,我通过抽、摆图片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觉得这是图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帮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儿歌内容。孩子们通过趣味的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不知不觉中走入到儿歌的美妙境界中。
小百科:板凳:释义:亦作 板櫈 。木板面、无靠背的坐具。多为狭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