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能够发现图画中恐龙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知道图画中不同类型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认识恐龙化石。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真的有恐龙吗?》内容图片、恐龙化石实拍图、有关挖掘恐龙化石的视频。
活动过程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1,启发幼儿思考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生存的依据。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恐龙,可是现在它们都消失了。既然我们没有真正见过恐龙,那我们怎么知道曾经有过恐龙呢?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考古学家先会在地下发现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图画上的这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这只脚看起来像谁的脚呢?
——这个牙齿和嘴巴又像是谁的呢?
——画面中为什么鸵鸟、大象、河马都用蓝色泡泡圈起来?(因为这是考古学家的猜想,这个大圆圈是“思考泡泡”)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3,请幼儿找出刚才局部图的骨骼在整体图的什么部位。讨论模型的外形特点。
——专家们把挖出来的化石都拼凑起来,形成了这样的模型,发现这不是现在地球上还存在的动物。
——认真观察一下,说说这个骨架是由哪些部分成的?(头骨、脊椎骨、肋骨、腿骨等)
——红色虚线圆圈圈住了什么?是什么意思?(红色虚线图圈圈住了恐龙很特别的牙齿
和脚爪,是“提醒大家注意”的意思)
——你觉得它和现在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4,引导幼儿阅读恐龙化石的形成图,讨论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考古学家在地下发现的这些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这4张小图告诉了我们答案,你看看每一张图都说了什么?
——其他动物的化石也是这样形成的。你见过化石吗?在哪见过?说说你还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哪些化石?
播放发现恐龙化石的视频,让幼儿对化石及挖掘工作有更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