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门洞》

所属分类:大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8 23:16:48
大班科学会变的门洞教案,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创设“钻洞洞”游戏情境,以“怎样让洞洞变大”为问题,鼓励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的探究过程中,寻找习得“让洞洞变大”的两个关键经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剪线长短、剪线相间距离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2.能自主看图示操作,并大胆表述探究发现。

3.在尝试、提问、分享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能自主看图示,并按图示尝试操作。

2.活动难点:发现剪线长短、剪线相间距离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操作图示:大的一张,小的每组一张。

2.A4纸张若干,剪刀每人一把。

3.三个不同大小的熊玩偶。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剪门洞,感知边框宽窄与门洞大小的关系。

    ⑴ 引出话题。师:老师带来了两只熊,它们有什么不同?

    ⑵ 提出要求。师:请你们在一张纸上为大熊或小熊剪一个门洞,剪的门洞有两个要求,一是能让熊穿过去,二是门洞的四个边框都不能断。

    ⑶ 检验、展示。教师逐一用不同的熊对剪好的门洞进行检验,并让幼儿把大、小门洞挂到有大、小标记的展板上。

    ⑷ 观察比较。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大门洞的边框和小门洞的边框有什么不同?

    ⑸ 小结:大门洞的边框窄,小门洞的边框宽。

    二、观察操作图示剪门洞,探索三维空间与门洞变大的关系。

⑴ 提出任务。师:熊妈妈也想请你们为它剪门洞,让它能穿过去,你们能行吗?熊妈妈的身体大大超过了这张纸,你们能剪出它穿得过去的门洞吗?先剪剪试试。

    ⑵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成功的:你是怎样剪的?)

    ⑶ 范例引导。师:你们有没有剪成功?有一个小朋友叫林棒.刚开始也和你们一样,没有成功。他坚持不放弃,不断尝试,终干有一天,他剪出了一个能让熊妈妈顺利穿越的门洞。

    出示大门洞范例,师幼合作让熊妈妈穿过门洞。师:为什么门洞比原来的纸大?

    ⑷ 寻找秘诀。师:棒棒是怎么剪成超大门洞的呢?他把这个剪超大门洞的秘诀画了下来(出示操作图示),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剪超大门洞的秘诀。

把小的操作图示分发到每组,幼儿自主观察。师:如果你已经有了发现,可以拿一张纸试一试,我们有五分钟时间.看你能不能变出这样神奇的大门洞。(为每组提供足够多的A4纸)

    ⑸ 幼儿尝试按图示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度引导和启发。

⑹ 交流难点。如:剪掉的阴影部分在开口处还是在闭口处?阴影部分应剪得宽一些还是窄一些?为什么?

    小结:按图示剪,能让门框纸条不断变长,这样就会变出一个远远大于原来纸张的超大门洞。

    三、巩固剪门洞经验,强化剪线长短、相间距离与门洞越变越大的关系

    ⑴ 提出新的挑战。师:你们能不能为老师剪一个门洞?你准备怎样剪老师能穿过的大门洞呢?(鼓励幼儿把准备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师追问:剪特别大的门洞,要注意什么呢?(边框尽量剪窄一点)

    ⑵ 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⑶ 检验。第一个剪成的门洞,由老师试着穿越。后面剪好的门洞,请客人老师穿越检验。检验好的门洞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挂在“超大门洞”展示板上。

    ⑷ 讨论:为什么门洞会越来越大?(引导幼儿回答:因为边框越来越窄)

⑸ 集体穿越门洞。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你们剪的最大的门洞能让几个小朋友同时穿过呢?哪个门洞最大?估计几个小朋友能同时穿过?请老师帮我们拍照。

活动总结

此次科学活动“会变的山洞”的教学尝试,让我谋深地体会到幼儿的兴趣性体验与自主性体验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游戏情境的设计,一要考虑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赋予教学活动一定的角色性情境;二要考虑幼儿自身游戏的需求,尽可能地把孩子的参与设计到游戏情境之中。从为大熊、小熊以及熊爸爸剪门洞到为教师,为自己、为家人剪门洞,孩子们的游戏兴趣逐渐被调动起来,这是为孩子们自主探究”剪线长短、相间距离与门洞大小关系”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学习支撑,由此激发起幼儿的自主学习意愿,使之充满愉悦地投人到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