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音乐韵律活动的教学方法
1.游戏激趣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听赏音乐作品之前或之后,以游戏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或作品本身的兴趣,培养幼儿兴趣持久性的教学方法。
1)通过游戏或扮演角色,可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乐曲的内容。
2)渗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目标的音乐游戏教学,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节奏感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2.情景探索法:让幼儿投身于与音乐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去,探索、体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情感的教学方法。
1)作品中表现的内容和幼儿生活或游戏情境相似时,让幼
儿投入该情境中,体验并努力追求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2)通过参观、视频、旅游等寻找与作品表现的内容相似的、
幼儿并不熟悉的情境使幼儿投入,体验作品的内容、情感并进行表演。例如:通过采摘感知摘葡萄、苹果的动作以及果园的景色等。
3.启发联想法:教师促使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情感去联想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情感的教学方法。
1)用生活中的经验及情感体验,帮助联想作品的内容及情绪。
2)用已熟悉的歌曲、乐曲内容或已有的知识情感经验,帮
助理解、感受新的作品。
4.观摩表演法: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幼儿或视频中的表演,其他幼儿欣赏观摩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的教学形式。
1)在学习新舞蹈、律动之前,教师或擅长表演的幼儿进行
表演,请全班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给幼儿观看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
5. 活动反思
1)反思目标:是否符合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完
成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
2)反思准备:
² 教师自身的教学和专业经验。
² 是否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² 反思物质准备:是否能有助于幼儿动作表现、形象美观、操作简单等。
² 反思活动环境:是否符合音乐特点和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是否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
² 反思准备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生动、形象,有利于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反思活动过程:
² 活动是否以情景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肢体运动等。
² 是否体现年龄特点,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² 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常规等。
4)反思改进措施: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
参与活动,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运用游戏、榜样、观摩等形成良好的音乐常规习惯等。
二、幼儿音乐韵律教学活动注意的问题
1.认真学习教育专业书籍转变理念:
1)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需
要和年龄特点,不以成人的角度审视幼儿的韵律活动。
2)注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注重活动过程而不要只重视
结果,不片面的追求韵律活动的技能动作,以及动作整齐划一,而让幼儿反复地进行枯燥的动作练习。
3)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和材料,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感受与表现音乐。
4)注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
参与活动,不以教师为本,而忽视幼儿自主性,灌输性的教学,让幼儿机械模仿,被动学习。
2.提升教师自身艺术素质与专业技能
1)教师自身的表现力: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各种舞步与基
本动作的掌握。
2)教师对中外、民族的舞蹈、律动、游戏的认知水平。
3)对音乐的理解力:把握音乐作品思想内容和情绪性质;
辨别作品的基本结构。
4)创造力:结合不同作品教师能创编动作、图谱、进行绘画、语言描述等。
5)教师的感染力: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言语、肢体动作对幼
儿的感染力,是否能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6)总结能力:活动后对幼儿的评价、观摩活动自身及对他
人的评价、活动的反思能力。
三、保教配合、合理分工
1.活动前班级教师共同备课:年龄特点、经验水平等。
2.授课教师提前将活动内容与班级教师分享。
3.班级教师了解活动内容,帮助授课教师一起布置环境。
4.活动中班级教师密切配合,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常规等。
幼儿音乐韵律教学活动,教师要了解韵律教学活动的内容分类,如何与领域、日常生活进行渗透。选择适宜的音乐,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学习音乐游戏、律动、舞蹈,使韵律教学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水平。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