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大班教研组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发展优势
(1)师资情况:大班组共有x个班级,x名教师,均在上学年同一教研组。在经过了三个学期大家共同的研究磨合,发现本团队充满热情,有活力。有经验的老师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研讨中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组内研究氛围较浓。
(2)专题研究: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研讨,上学期对《角色游戏中研发和组织渗透性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目标制定、过程指导以及材料的投放与调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教师明确了角色游戏的概念与意义,并集中研讨了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渗透美术、音乐的元素。在幼儿游戏中的交往也做了初步的研究经过研究,让我们还给孩子们真正的本体游戏,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游戏的快乐,感受生活中的美。
(3)组员互相熟悉:经过了三个学期的互相磨合,大家的脾气秉性互相已基本清楚,在沟通上不会存在误会,也都能够积极完成份内工作。
(4)新鲜血液焕发新活力:本学期我们大班组调整了一位教师,这给组内带来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法,为其他教师开拓了思路,相信也会在教研活动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2、发展弱势
(1)组室管理:虽然教师对待问题都能做到积极思考,但是部分教师发言的积极性、参与性不够。
(2)分析:
①部分教师受性格内向、教学经验等限制,不敢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成熟期教师没有起到带头作用。
③组长组室建设和管理的能力还不强,总结提升能力还需加强。
3、专题研究情况:
(1)专题研究的切入点以及研究的方向性有可能把握不足。
(2)分析:
①教师对艺术二字的理解不深,研究范围目前局限在音乐领域与美术领域,逐渐辐射到四大板块。
②新研究专题“中班区域运动中渗透性艺术教育实践研究”没有可参照的方法与案例,可借鉴的前期经验与先关资料少,使教师没有方向。
二、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园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以“渗透性艺术教育实践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促进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工作追求,以业务工作计划为准绳,关注新教材,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关注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管理,以“新教材解读、创新使用”为手段,以多样化的教研形式为动力,不断激活教研智慧,进一步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实力。
2、开展大班年龄段《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重点研究
专题研究:《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
(二)措施:
1、业务大组引领,每2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资料收集、实践研讨、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
2、已一研多磨的形式开展理时间研究活动,围绕本组问题和大教研培训内容中的具体方法进行跟进性研讨实践,注重方案研讨、案例分析及实践反思。
3、集体研讨学习大班幼儿运动的特点以及那些运动中可以融合队列等方面的内容。
4、依据艺术教育特点在队形变化中要注意哪些要素,怎么渗透艺术内容?
内容 时间 |
重点研究问题 |
研究思考点 |
主要形式 |
资源设计 |
负责人 |
9月 |
《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一) |
分析大班幼儿运动特点与运动能力发展现状? |
理论学习 整理提炼 |
·文献资料 ·网上收集 ·信息互递 |
|
10月 |
《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二) |
探讨运动中哪些活动可以进行队形变化?(热身运动、早操律动、集体舞)大班幼儿适合哪些队形? |
案例交流 整理提炼 |
·资料搜集 ·互动研讨 ·园领导指导 ·教研组跟进 |
|
11月
|
《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三) |
依据艺术教育特点在队形变化中要注意哪些要素,怎么渗透艺术内容? 早操队形变化有哪些方法? |
实践观摩 互动评析与改进 |
·实践活动 ·头脑风暴 ·园领导指导 ·班级跟进 |
|
12、1月 |
《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四) |
1、队形变化怎样才能即方便又快速完成队形的变化?(探讨队形变化的规则) 2、专题小结 |
实践观摩 互动评析 专题交流 |
·组内成员经验提升 |
|
五、主要策略
1、以集中研讨与分散研讨的形式解读本学期的专题研究计划,并让教师明确本学期教研组的专题研究的重点,共同开展教研组研讨活动。
2、通过理论学习,共同备课、实践观摩研讨等形式,对《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的概念、实施《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的注意点等进行研究。
3、以集体备课——实践——研讨调整——再实践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鼓励组内新教师积极承担教研实践活动,提高课堂实践能力。
4、认真学习大组教研中有关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并将大组教研的学习经验在教研组研究中有效运用。
5、通过理论学习和队列成果展示等过程,对《在运动中开展队列艺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进行初步经验梳理,并进行文本汇总。
6、通过正副园长引领,对专题研究的方向性、具体实施措施等进行把关,并提出实施建议,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六、日常研究
1、开展大班幼儿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与幼儿发展评价” 之间的呼应关系,并在班级课程实施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有效落实。整理制定大班年龄段主题课程评价与做好反馈分析。
(1)学习《指南》、理清每月目标、主题目标、教学点、艺术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制定幼儿每月发展目标。
(2)开展大班主题内容的研讨,规范一日活动内容。
(3)有效开展“玩中学”,研讨教具的玩法与注意事项。
2、措施:
(1)集体研讨主题内容,确定各领域活动内容。
(2)集体制定周日计划,明确走班活动内容。
(3)集体制定班级艺术活动内容。
七、日常工作
1、课程执行力
(1)每月听课评课活动与跟进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重点检查组员对集体活动班级跟进的实施情况,并将班级跟进实践的情况向组员进行反馈。
(2)注重资料的积累,对教师的案头资料、观察记录等定期查阅,以优点与建议的方式向教师反馈,并指导改进建议,促教师计划制订能力提高。
(3)及时积累过程性资料,特别是音像资料,充实园本资源库。
(4)注重将队列艺术渗透在运动中。
(5)关注教师日常课程实施的细节与问题,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
(6)加强日常保教质量的考核与管理。
2、在“幼儿发展”自评板块中,从主题基本价值出发,深层分析班级幼儿主题经验的积累情况。
(1)利用教研活动会前10分钟的分享交流,以预约发言的方式鼓励教师们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特别是较内向的教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增强自信。
(3)织组员共议下月的重点监控内容,提出积极的想法。
3、组室管理
(1)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积极鼓励组员特别是新教师先发言,让老教师“退后”,给新教师更多的机会。
(2)面对不同水平的教师也要不同对待,如对自信不足、少言寡语的教师提些简单的问题,对资历较深的成熟型教师提些挑战性,激发思考的问题。
(3)鼓励教师们关注一日活动各环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利用组内中心组成员以及外出学习教师的资源,定期将所学内容向大家反馈,帮助组员梳理优秀经验、开拓了思路,促进组员有效地去实践、研究。
(5)尝试开展“今天我主持”活动激活教研智慧,指导教研助理开展日常性教研活动,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积累。(教研组大活动、律动编排学习等)。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