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核心经验,探索在幼儿园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借助游戏活动、一日生活、绘本阅读、双语教学、普通话学习和规则建立等情景和手段,采取各种源于核心经验的方法,促进不同年龄段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取得良好的效果,质量评价形势喜人。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对儿童的语言教育是可行、可操作、可达成的,只要坚持聚焦核心经验,便能够实现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核心经验;口头语言经验;书面语言经验;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游戏活动;一日生活;绘本阅读;双语教学;规则建立;普通话学习 正文一、 对儿童语言教育核心经验的认识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语言领域中,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有明确的指向和目标。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3-6岁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应具备以下目标:倾听与表达,即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阅读与书写准备,即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1]。
周兢教授指出,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口头语言经验(交流谈话、辩论、叙事描述和说明讲述的经验);书面语言经验(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经验);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经验(文学语汇、文学形式和文学想象的经验)[2]。语言既是人们交流和赖以生存的工具,也能起到培养儿童学习模式和思维能力的作用,通过良好的语言学习,可以找到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方式。
二、 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体验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通过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儿童自主自愿、重过程、兴趣感和成就感等能力,更能够在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把语言教育的一些核心经验贯穿在游戏当中,实现游戏课程化的目标。比如户外体能大课间游戏,采取教师固定位置、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和玩伴的模式,这时幼儿的交流谈话和叙事描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他可能失去游戏场地、玩具和玩伴。为了达到玩游戏的目的,儿童便会主动去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意愿,比如“我们一起玩好不好”、“这样玩更有意思”……为了吸引其他小朋友进而能够一起玩游戏,他们之间还会将原来积累的游戏经验与对方分享,通过反复的谈话交流,既实现了游戏目的,无形当中也锻炼了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儿童要通过预约、计划、进区、游戏、整理和团讨等一系列环节以达到游戏的目的,为此便需要使用谈话、前识字和前书写等语言教育的核心经验进行游戏准备。活动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辩论和叙事描述来说服其他人,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想象。在活动结束后的团讨过程,儿童会把游戏中的得失与其他小朋友和老师进行分享,这便需要说明性讲述经验和文学语汇的经验支撑。
又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会对着其扮演的角色或道具自言自语,通过想象和比喻理解当前的角色,并且把这些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直接进入到语言发展的第三层次——文学想象。表演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其口语流畅,讲故事的能力增强,文学语汇和文学形式经验也随之扩大,有效帮助儿童学习到原来不具备的语言经验。本园曾尝试通过角色扮演实现完整的故事再现,甚至是让儿童自主排演出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新剧目[3]。
三、 一日生活环节中的语言教育渗透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伴随着很多语言教育的契机,进行有机的渗透和强化,可以促进幼儿早期口头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经验得以提高。一个初入园的幼儿,老师会使用比较简单而标准的口头语告诉他们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环节的要求和做法,之后通过反复多次的讲解和示范,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正确理解并且适应这样的集体生活。期间幼儿实现了“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的语言教育目标。
晨检时老师会采用 “宝贝,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请让我为你晨检”等固定语句,小朋友便会向老师讲述回家后的身体变化,诸如脸被妹妹抓伤了、骑滑轮摔着了等等,并主动伸手、张嘴接受检查。我们仔细观察整个晨检过程,便会发现语言教育的多个核心经验已经渗透在一个简单的晨检生活细节中,也验证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正确的!
餐前礼仪既是对儿童文明行为的教育,也是锻炼他们具备文明语言习惯的过程。通过食物介绍及营养评价、分餐送餐、互相问候等步骤,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文明行为和语言的种子。进餐中的小声交流让幼儿学会言简意赅表达他们的小心思,提前用餐完毕的小朋友会就今天的餐饮进行评价性谈话和辩论。
四、 绘本阅读学习中的语言教育运用
本园的绘本阅读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儿童进入绘本馆自主学习,或者是午睡前听故事,或者是绘本教学课,甚至是借阅图书回家进行亲子阅读,绘本阅读是培养儿童叙事描述和说明讲述的最好时机。对于低龄段幼儿,老师以讲绘本故事为主,引导幼儿学会专心听、动脑子、学模仿,会使用故事中有意思的短语,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好习惯。对于中段幼儿,学习方式上升为绘本教学课,通过认识图画、捕捉信息、展开想象,完成对绘本故事的较深层次理解,培养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幼儿运用语言表演绘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对于大段儿童,通过对绘本故事的重新编码和意义建构,极大丰富了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的经验。在绘本课程中,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儿童与家长谈话、辩论的语言发展经验;通过活动中的画面观看,培养前阅读和前识字的初步技能;通过小组分享,培养儿童叙事、说明和辩论的口头语言能力;通过活动延伸,让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生飞跃,实现对文学语汇、文学形式和文学想象经验的积累及运用。
五、 方言向普通话迁移中的语言训练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繁多,区域相当广阔。随之而来的成千上万种方言,必有一款是某个地区幼儿园小朋友的常用语。要将方言统一成普通话,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幼儿不懂得何为方言,何为普通话,并且在家里与亲朋好友的交流都是方言,这就为幼儿在园的普通话教育增加了难度。幼儿在园期间,老师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情景下,非常善于捕捉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抓住语言教育的核心经验,及时予以引导和示范。老师不间断零容忍的反复纠正发音、建立普通话语系下的表述方式,让儿童知道在一个公共学习的环境里我们还可以采用另外的语言。
六、 双语教学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整合
本园充分利用晨间活动开展国学诵读和English Corner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倾听、表达、叙述、说明等语言核心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反复的语言训练,从小班到学前班的儿童都非常清楚一周里哪天是国学诵读,哪天是英语交流,在质量评估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小朋友会出现语境错误的情况。国学诵读中,通过讲节日、节气、纪念日、诵读古诗和《三字经》,小朋友语言能力明显增强,甚至在平日的生活和交往中能够脱口而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文学语汇。比如冬至节前我们进行了冬至习俗教育,到了吃饺子那天,很多小朋友都能主动诵读“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根据儿童学习语言能力的客观实际,我们采取浸入式英语教育,把语言学习当作是游戏和任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 儿童规则建立过程中的语言发展
幼儿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规则也是爱的组成部分。幼儿对于很多的约束性行为不理解,此时简明扼要的语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手指操、儿歌让幼儿记住如何行走、如厕、就餐等生活常识,以及尊重他人、爱护物品等社会基本规则,这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情景再现。比如,某个小朋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捣乱,干扰其他同伴,老师就必须用非常准确的语言表述指出这种错误的行为,让小朋友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又如在体育游戏中,因为违规或者操作不当就必须暂时退出游戏活动,要让儿童心服口服,就必须在游戏前共同建立规则,让小朋友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述规则内容。这样就把语言教育融入到规则建立中,不生硬、不含糊,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八、 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质量评价
本园深谙语言教育是幼儿园的基础和根本,因此长期坚持语言训练和狠抓语言教育,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一个儿童从方言到普通话,从普通话到英语的语言学习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紧紧围绕语言教育的核心经验,能够促进和实现儿童灵活进行语系转换的能力,实现在不同的场景里自如使用语言进行谈话、辩论、叙事和说明,逐渐积累文学语汇、文学形式和文学想象能力,做好了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的学前准备,为顺利进入小学做足了功课。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珍妮特·莫伊蕾斯﹒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刘焱、刘峰峰、雷美琴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