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施》

幼师OK网教育论文专栏为广大幼师和幼教学生免费提供,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本课内容: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实施呢?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摘要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关键词

幼儿  品德教育  途径、手段  实施

 正文

【引言】什么是德育?顾名思义德育便是道德教育。幼儿德育的目标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那样: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德育的内容

1、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爱的情感、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个性。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实施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一、 初试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

(一) 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如有老师利用幼儿每天的洗手常规,培养幼儿的处理能力,遵守秩序、讲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等品质。如一个幼儿洗手时把水洒在地上了,使小朋友跌了跤,阿姨再次拖地。老师利用这种结果让所有的幼儿理解了洗手时为什么不能把水洒出来的道理,懂得了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于是规则真正成为了幼儿自身行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品德教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如国庆节里,唱“祖国真美丽”的歌,画“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画,参加愉快的庆祝活动,观看节日夜晚辉煌的灯火,在披着节日盛装的公园里游园等,会让幼儿实际地感受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真空情感。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

二、 尝试解决幼儿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一)、热爱与尊重幼儿

对幼儿进行德育,首先要热爱与尊重幼儿。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幼儿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爱是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

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仅基于感情,也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而非盲目的爱,有人称之为“教育爱”,它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将人的自尊心称为“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幼儿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幼儿,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幼儿,那样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幼儿现实的个性发展和进步,而且对其长远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造成不利影响。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不是先用“没有举手不准发言”、“谁不举手我就不叫谁发言”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向幼儿交代纪律,而是巧妙地让幼儿自己制定这条纪律。当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问题时,这位老师说,“唉,小红你说得很好,可惜我听不清。小明你也讲得不错,可我也听不清。怎么办呢?我可想听你们说话了,你们自己想想办法,看怎样使老师能清你们每个人说的话呢?”于是幼儿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最后他们自己想出了办法:“我们一个个轮流说”。老师问:“那你们轮流时怎么表示呢?”幼儿说:“举手!举手后老师先叫着的就先说,后叫到的就后说。”这样,“举手发言”的纪律就在教师巧妙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定出来了。

(二)、遵从品德教育的规律实来实施品德教育

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首先行为的形成上。

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

可以从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从对父母、家庭成员、教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成为可能。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

要让幼儿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师就要让幼儿切切实实地看到劳动的成果。如当幼儿参加打扫卫生,把活动室的地板擦干净了,如果教师表扬说“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就比较空洞,如果再具体地说“你们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待会小朋友在地板上玩游戏就不会弄脏衣服了”,就为幼儿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3、注意个别差异

如德育中常用的表扬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幼儿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随幼儿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如有的幼儿需要教师的口头表扬胜过物质奖励,而有的幼儿则相反。

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有目的地改变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德育的重要任务。它仅仅需要教师的热情,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常用的技巧主要有:

(1) 强化行为的技巧

教师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表扬肯定、赞许鼓励和对消极行为的批评、惩罚等都是强化。如话语、表情、目光、动作、物质奖励等都可以向幼儿传递“你做得很好!”

“我相信你能完成!”“老师支持你这样做!”等积极强化的信息;同样,无原则的迁就、姑息会让幼儿的不良行为得到消极强化。

强化只针对幼儿当前的行为,而不宜与幼儿过去的行为混在一起。如老师对幼儿说:“你今天还可以,可昨天抢了小朋友的玩具,看你明天怎么样。”这类话容易让幼儿感到老师一直没有原谅自己,而失去信心,同时也弄不明白自己今天究竟什么行为可以,而感到茫然。

(2) 预估行为的技巧

预先估计到幼儿行为的发生而提前干预,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行为、避免消极行为。如上课时提问,能预做到哪些幼儿会回答、哪些不会举手,从而拟定办法调动各个幼儿积极的学习行为。

(3) 转移行为的技巧

转移是指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当前的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上去,以引导幼儿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如一个幼儿总呆在美术区活动,教师就应当诱导他转移到别的区角去。去提醒、启发、诱导幼儿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指挥、命令的强制方式是不恰当的。

(4) 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的技巧

幼儿的一些错误行为是因为不能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不理解规则而造成的。如:某幼儿画画时总要用蜡笔、铅笔在桌上乱画,教师提醒过多次也改不了。一天打扫卫生,教师让几个幼儿擦桌子,一人一张,还说“比比看谁擦得最干净”。这个幼儿被分配去擦他用的那张桌子,擦啊擦,怎么也擦不掉蜡笔的痕迹。看别人都擦干净了,这幼儿急得哭起来。这次教育以后,这个幼儿再也不在桌子上涂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幼儿园指导(纲要)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

🏷标签:幼儿 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 论文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