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背景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两者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观察目标今年9月份我接了一个新生班小五班,我们班上有个名叫“恩恩”的幼儿,她是一个非常聪明,观察力非常敏感的女孩子,从进园第一天开始,哭闹现象非常严重,我从她婆婆手里接过来后,立即对我拳打脚踢,在地上打滚,同时,家长还经常躲在教室窗外偷看,不愿意离园。观察过程 为此,我们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孩子的哭闹现象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善。于是,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可家长非但不配合,还经常给我们两位老师不定时的打电话、发微信,强行进园看望孩子,我们连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观察分析与反思从以上案例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家长的认识有偏差,因此,我们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和家长有技巧、有耐心地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我们孩子健康地成长!所以我得到以下分析和反思:一、了解家长是沟通的前提。
作为班级里的班主任老师,首先应当对本班所有幼儿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了解,通过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二、沟通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才能保证家长与老师顺利地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三、沟通语言具有艺术性。
与家长交流时,教师要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我们受过专业培训,所以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要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和说服力,要让家长觉得,老师说话的水平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四、善于倾听、巧引导。
当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并邀请家长参加园内的各项活动,让家长通过相互交流,听听其他幼儿家长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沟通时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与感受。五、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老师沟通。
加强家长与老师联系促进家园共育,拓宽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六、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