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发酵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尤其在幼儿喜欢吃的食物中更是被广泛应用。故事《面包房里的猫》就揭示了发酵的神奇现象,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认识酵母、 尝试做发酵食品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的酵母菌及其用途,同时通过观察发酵的神奇现象,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小猫变大的原因,了解酵母的特性和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大胆尝试用酵母制作面食,主动将自己的发现与同 伴交流。
3.感受酵母发酵的神奇效果,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 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故事《面包房里的猫》的图片,各种造型的酵母,酸 奶、醋、面包、酱类、豆腐乳等发酵食品
2.温水、干净的盆子、一次性桌布、酵母、面粉、鸡蛋、 糖等制作面食的用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面包房里的猫》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观察故事图片中猫的变化。
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猫有什么变化?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发酵现象。
问:小猫为什么会变大?猫是怎样越变越大的? 通过故事了解物体发酵后会变大的有趣现象。
二、出示实物,认识各种各样的发酵。
1.出示各种造型的酵母,引导幼儿观察酵母的外形。 问:这里都有什么形状的酵母?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结:酵母在饮食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有方的、圆的、
线状等多种形状,用酵母菌可以做成酸奶、豆腐乳、面包、 醋、豆瓣酱等好吃的食品。
2.品尝用发酵技术制作的面食,了解发酵在食品制作中 的应用。
三、实践制作:香香的面食,体验用酵母制作面食的乐趣。
1.教师分别用酵母和不用酵母和好的两块面,引导观察
用酵母和面的过程。
2.幼儿洗干净小手,分别用放入了酵母的面和没放酵母 的面制作各种造型的面食。
3.将两种面食用透明的保鲜膜封好,分别放在温暖的地 方进行发酵,引导幼儿观察发酵时面食的变化。
4.将发酵好的面食送到伙房蒸煮,对比观察经过发酵后蒸熟的面食的变化,在品尝中感受发酵后面食的松软口感, 体验自己动手制作发酵食品的乐趣。
活动反思
通过《面的发酵》这个活动,孩子们了解“发酵现象” 是我们身边的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数不清的美食,让我们感受到舌尖上的美妙。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酵母的特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倾听故事《面包房里的猫》,认识发酵的条件和过程。随后,幼儿现场观察、比较发酵的面团和没有发酵的面团的不同特点,并在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用发酵的面团自己动手制作面包、品尝面包,体验了发酵这一科学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此次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了解身边的发酵现 象,感受到生活中神奇的科学现象无处不在。
附: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从前有一位面包师,他养了一只猫,名叫莫格。面包师每天早晨要起来烤甜面包、果酱面包、威尔斯蛋糕等。他把炉子生旺,用水、白糖、酵母来和面,然后把面团搁在盆里, 放到火炉边上去发酵。生面包发得很好,又光洁又大,这都是酵母的作用。酵母使面包和蛋糕膨胀起来,越胀越大。莫格也想长大,他吃了酵母,趴在暖暖的炉子边睡着了。炉子边热乎乎的,莫格越变越大,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后来它大得像一头驴子。后来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后来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面包房里都住不下了。最后莫格把房子都撑塌了。莫格只好住到面包房外面。可是他越长越大,挡在马路上,汽车开不了,人也走不了。面包师只好让莫格住到山谷的河边去。可是,莫格饿得走不动了,大家把面包,面团都拿来给他吃,莫格变得像一头大象了。
一天下起了大雨,河水越涨越高,莫格突然听到山谷上 边传来洪水的咆哮声,巨大的洪水向它扑来。如果河水冲下 去,会把大家的房子冲塌,想到这里,莫格坐到河里去,把 洪水挡住了。大家说:是越变越大的莫格,救了我们。从那以后,面包师和莫格就快活地住在镇公所里。莫格喜爱到湖 里玩,它再也不吃酵母了,因为它已经够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