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介绍
对于孩子而言,海洋里的每一样生物都有着神奇的魅力,为了给孩子们一次身临其境的认知体验,营造一个情趣盎然的探索空间,拥有一次超乎寻常的学习收获。由此,本次微课以一种特别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们通过晃动纸制“小电筒”,去发现塑胶片中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希望这次海洋探索,开拓了孩子的新的思路、新的视野。在为他们带来探索的乐趣同时,也开启了快乐的学习之旅。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关注和创作兴趣,愿意动手探索、并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
2.通过图片、动作演示和讲解,帮助幼儿了解胶片画和纸质手电筒的程序,并学习制作的基本技能。
三、活动准备
1. 美工作品所需材料:
一张A4纸;两张塑胶纸;一张黑卡纸;一张白卡纸
一张铜版纸;一把美工剪刀;一卷双面胶;一套马克笔
2.视频录制:佳能 EOS80D
3.音频录制:手机
4.视频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
四、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萌发探索兴趣
师:我们的地球大部分都是水,现在让我们深入波涛,进入叹为观止的海底世界!
师:黑夜中的海底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用另一种方式带领大家探索黑夜中的海洋世界!
(二)创作演示,了解制作方法
1.展示成品效果,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介绍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一张A4纸;两张塑胶纸;一张黑卡纸;一张白卡纸
一张铜版纸;一把美工剪;一卷双面胶;一套马克笔
3.展示制作方法,学习制作技巧。
(1)步骤一:绘画
师:用黑色马克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
(2)步骤二:描画
师:拿出一张塑胶纸,放到绘画作品上方,与它对齐,接着进行描画。
(3)步骤三:涂色
师:把描画好的塑胶纸翻转过来进行涂色,取出一只你喜欢的颜色的马克笔进行涂色,避免与黑边混色。在涂色过程中,先勾轮廓,再向内涂色,颜色涂均匀。
(4)步骤四:涂背景色
师:将涂好色的塑胶纸翻转过来,取出另外一张塑胶纸,重叠对齐,取出蓝色的马克笔将空白处填满
(5)步骤五:排序
师:画好两张塑胶纸后,取出一张黑卡纸,将它们按照图案、背景色、黑卡纸的顺序重叠对齐,注意顺序一定不要错哦~
(6)步骤六:纸质手电筒
师:首先在白卡纸上画出手电筒,并涂色;接下来,取出手工剪刀,沿着轮廓将手电筒剪下来,注意一定不要剪到黑边,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被剪到手;之后,取出铜版纸,将剪好的手电筒放在铜版纸的对角线的位置,画出光束,并用剪刀将它剪下来,注意一定要把黑边剪掉;最后,我们取出双面胶,将手电筒与光束像粘贴好。
(7)再次进行成品展示。
展示前强调纸质手电筒放到黑板纸的上一层,并进行作品操作演示。(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吧!海洋里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可爱的小螃蟹,有奇异的海星、贝壳,漫游在海中的小鱼,悠闲自在的海龟!)
(三)激发创作兴趣,愿意探索体验
师:这个神奇的美工制作你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动动小手,作出你心中的海底世界吧~
(四)活动延伸
师:你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有关“神秘的太空”“陆地上的夜行动物”“草丛里的昆虫”等等更有趣的胶片画吗?如果可以,就用纸质手电筒去一一探索吧!
一、微课选题
幼儿对海洋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通过纸质“手电筒”在“黑夜中”探索海洋生物这一创新形式,更能萌发幼儿对此次微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幼儿了解、掌握胶片画创作的方法与技能。
二、优点分析
本次微课制作具有情境性、趣味性、教学性、目的性、适用性,结构完整等优点,具体如下:
(1)有趣的情景引入
微课一开始,以较有带入感的“海洋世界”视频吸引幼儿,使幼儿对活动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有趣的成品展示
有趣的成品展示,将引起幼儿浓厚的好奇心——“哇,好神奇哦!”“是怎么做的呢?”
(3)详细的步骤介绍
从材料名称、种类到制作方法的展示,直观、详细地为幼儿讲解了作品创作的过程,充分展示了教学性强、目的性强的特点。
(4)适宜的语音讲解
微课中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慢,另一方面素材适宜,视频配色与情境的设计符合幼儿学习特点,音画同步适于大班幼儿学习。
三、问题分析
1.延伸活动的加入
微课最后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同样的创作形式,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创作,如“神秘的太空”“陆地上的夜行动物”“草丛里的昆虫”等等。不同内容的胶片画制作,更能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及创作思路,在不断进行适宜挑战的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创作力、操作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2.录制质量的提升,
录音效果有忽大忽小的情况,应增强稳定性和统一性。
四、努力方向
还需加强微课制作技术方面的学习,提高技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