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
2、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将平展的纸通过折叠来增加承重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探索纸张承重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A4纸、两张同样大小的卡纸、数枚硬币、两块同样大的积木
设计意图:纸不仅是幼儿生活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大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也能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证。结合这一年龄特点今天我将带领孩子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使孩子愿意动手操作,并对试验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探索纸张承重力的变化。
活动过程:1、问好:
大家好!我是倩倩老师,我今天带来的小实验是《最厉害的纸》。
2、介绍活动材料:
准备材料有两张同样大小的A4纸、两张同样大小的卡纸、数枚硬币、两块同样大的积木。
3、探索平展纸的承重力,实验开始:
①将一张平展的A4纸,平放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可以承受几枚硬币的重量,开始放硬币:1枚硬币。
②再将平展的与A4纸同等大小的卡纸,平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可以承受几枚硬币的重量(1、2、3),3枚硬币。
4、现在我们来变一下,探索折叠后不同种类纸的承重力:
①将平展的A4纸折叠成锯齿状,把折叠好的A4纸平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的承重力会不会增加?开始放硬币1 2 3…数枚硬币,承重力增加了!
②再将与A4纸同等大小的卡纸折叠成锯齿状,把折叠好的硬卡纸平放在两块积木上,让我们来观察它的承重力会不会也增加?开始放硬币1 2 3…数枚硬币,承重力也增加了!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平展的纸通过折叠后承重力会增加。(如在实际课堂中,可先让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里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究。
反思:
《最厉害的纸》是一节科学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比较探究中发现不同纸通过折叠后承重能力不同,并能积极动手探究解决问题、体验将纸折叠起来的方式可以改变纸的承重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教育活动,活动中能够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平展的纸经过折叠后它的承重会发生变化,激发幼儿喜欢探索纸张的兴趣,活动不足之处有几点:
1. 可以多准备几种不同种类的纸,让幼儿进行对不同纸的感知和承重探索;
2. 在第一次操作完之后没有做一个小结,让幼儿没有明确知道纸的承重力与纸的厚薄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一切以幼儿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参加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