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了很久的雨天终于在周四如约而至。换好雨鞋,穿好雨衣,带着小水壶和小玩具,你们鱼贯而出,一路笑声不断来到户外。几个孩子最先占领了雨棚小桌区域。这雨棚下有小木桌、四个树根做的小椅子,周围是一片草地,不远处有樱桃树、香橼树。他们站在伞下,踮起脚尖想抓雨伞,李梦涵抓住雨伞柄,飞快地旋转起来。不知何时,丁涵予从旁边的草地里连根拔来了杂草:“这里有好多草,我们来做饭吧。”这边,李梦涵是姐姐,汪芸熙是妹妹,李梦涵对汪芸熙说:“妹妹,让他们烧饭吧,我带你去买鱼,我要烧美味的鱼汤给你吃。”汪芸熙笑着说:“好的,妈妈。”却任凭李梦涵怎么拉她她都没站起来,李梦涵只能自己离开了家。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周静怡带着小朋友们已经从不远处的香橼树上采来好多生香橼,说:“我们来做饭吧!”“你们采了多少只香橼呀,它们都没熟呢。”我话说完,周静怡把所有香橼一字排开,一只一只点数。
一、识别: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虽然天空下着雨,依然不能浇灭孩子们游戏的愿望。穿着雨衣雨鞋的他们,在雨中也玩起了娃娃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果是孩子手里的菜和饭;一张小木桌,一把小雨伞,四个小树根是他们的家。今天,我看到了一群热爱自然、乐于感受自然的孩子们;今天,我看到了自己探索、自己创造、自己合作的孩子们。
汪芸熙:善于观察同伴的行为,会模仿会参与,会配合游戏情节,配合同伴的角色表演。
丁涵予:善于发现,他发现大自然中的草可以用来烧菜,能将它连根拔起,力气不小。
周静怡:是将游戏情节进行推进的孩子。发现香橼树上挂满了香橼,虽然不熟,却采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将香橼徒手采下可是花了不少劲。还会手口一致地点数香橼。
李梦涵:善于发现游戏场所。抓住伞柄旋转,看雨伞飞快转动。会扮演姐姐的角色,懂得照顾妹妹,有一起买鱼的生活经验,虽然被同伴拒绝同行,也欣然接受了现状。
孩子的游戏是作为主体的,孩子的自发、自主的行为。孩子们会为了更有趣地开展游戏活动,创造出新的情景和连续情景。例如李梦涵和汤谨嘉利用雨水淋湿的泥土烧成黑黑的“糯米粥”,例如路鸿涛和丁涵予几次外出搜罗“水”和“茶叶”,给客人泡茶喝,可最后又成了可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认识自己与事物,并做出恰当的决断。
二、回应与再注意:
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游戏结束后,我决定提供经验、材料和互动的机会,希望游戏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能力、互动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孩子们也能在游戏中练习新习得的技能。为了促进孩子们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我努力创造安全的、能激发想象力并且能让孩子们保持兴趣的游戏条件。
(一 )用表征来丰富游戏
我提供了书写材料,鼓励孩子们用这些材料去丰富自己的游戏。回到教室里,大家进行了讨论。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道:“如果有娃娃家玩具就好玩了。”“我家有小锅子。”“我家有小水壶。”“我会忘记的,我把它画下来。”最终,孩子们决定把需要的材料记录下来。
(二 )提供新材料 ,进行科学的分组
提供新材料是支持孩子们游戏的另外一种方式,这可以让游戏变得更复杂和更具有吸引力。第二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带来了各种需要的新玩具、新材料,自己放在小箩筐里搬去娃娃家。帮助教师促进成熟的、有建设性的游戏的另一个策略就是对儿童进行科学的分组。高水平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社会性经验。你们必须就游戏角色和行为达成一致,这往往需要协商和妥协。“泡茶”小组和“火锅”小组,每一组都有一个游戏经验丰富的儿童来带领其他游戏经验较少的儿童进行游戏。例如“泡茶”小组,主导者用竹筒接了好多雨水,开始烧水泡茶招待客人。水不够了,走到水池处装水,小心翼翼地端回家里。”“火锅”小组,主导者利用红树叶来帮其他小朋友辨别辣锅与清汤锅的区别,他们每一组都玩得很开心。
在这里,树叶、小草、石块、花瓣、树枝都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宝贝,它们是道具也是 “美味 ”。在这里 ,孩子们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和美好,不仅愉悦了心情 ,还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指南》告诉我们“亲身经历,能收获直接体验”“学自己想学的,这样的过程最有效”。在自编、自演的众多情节中,有成功、满足的体验,也不乏失败、沮丧的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而很多时候,为了能玩得更带劲儿,幼儿会自发面对问题、自觉开展学习,他们自主动脑筋解决问题,显示出无穷的学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