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大班获奖科学教案《小小侦查员》

所属分类:获奖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8 14:12:58
引导幼儿共同探讨有关指纹的知识,知道指纹是人体的身份证,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了解指纹的作用,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幼儿的记忆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希望本篇教案对您有帮助!

第十六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案

参赛作品名称

《小小侦查员》

参赛作者

侯静

教学领域

科学

年龄段/班

大班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在探索中与他人合作。此次活动设计就是儿童能在观察中发现、分析指纹的独特,并能与伙伴进行合作交流,体验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惊喜。

指纹是人体的身份证,每个人的指纹各不同,独一无二且终身不变,指纹的重复率极小,指纹有三种基本类型:斗形指纹、弓形指纹、箕形指纹,指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仅能帮助警察破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还研制出了指纹锁、指纹打卡机……,虽然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指纹,但是幼儿很少能主动发现指纹的秘密,需要组织集中活动,探讨有关指纹的知识。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但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而指纹的区别是细微的,必须细心、耐心观察,才能对比出指纹的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设计了此活动,旨在通过三种不同的指纹,寻找线索,并尝试进行简单判断与推理,初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幼儿的记忆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通过指纹可以找到相应的人。

技能目标:仔细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指纹,尝试进行有依据的分析、推理,寻找有可能“偷项链”的人。

情感目标:勤动脑,爱思考,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三种不同的指纹,寻找线索,根据线索尝试进行有条有据的分析、推理,并说出原因。

活动难点:认真仔细观察图片上的指纹,将寻找的线索记录下来,并根据线索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尝试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推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三种不同的指纹——斗形指纹、弓形指纹、箕形指纹,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物质准备:PPT、18支手电筒、18支铅笔、18支记录表、6张桌子、隐性药水、三个人的指纹、6张号码牌、图片(门、冰箱、保险柜、工具箱、床、洗手池)。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谁偷了蓝宝石项链”

1. 出示图片“警察”,介绍教师的身份——警察志愿者,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出示图片“蓝宝石”,引出故事主题。

附近的小区里住着一位影视演员,她有一条非常漂亮的蓝宝石项链。有一天中午,她出门后,据她后来回忆,她出门时忘记锁门了,等她回家时,发现蓝宝石项链不见了,平时一直她都锁在保险柜里。

3. 出示她“家”的图片,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破了的保险柜。

提问:她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发现了什么?

4.这位演员小姐寻求警察的帮助,引出“小小侦查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这位演员小姐找遍了整个房间也没有找到她的项链,并且,她发现除了项链丢了之外,还丢了一个首饰盒,于是,她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同志,我家的项链和首饰盒被偷了,你们快派人到我家来找找线索吧。”于是,警察立刻去了她家,但是因为警察有更重要的案子去调查,他们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现在,我想邀请你们来当小小侦查员,帮助我寻找线索。

二、 借助手电筒,寻找线索——发现指纹(第一次线索)。

1. 提供手电筒,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线索。

将这位演员的家中还原至现场,共6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都贴有她家门、床、冰箱、洗手池、保险柜、工具箱的图片。

2. 发现指纹,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间接进行提问式指导,如“发现了什么?”、“在哪里发现的?”、“它们是一样的吗?”

3. 师幼讨论指纹留下的原因。

 提问: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指纹留下?

小结:有人去她家了,所以留下了指纹。

4. 引导幼儿根据指纹存留的位置,判断指纹的主人可能做了什么事情。

提问:有人在门上发现了指纹,说明留下指纹的这个人可能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可以通过指纹留在了什么地方,初步判断这个人可能做了什么事情。

三、 介绍警方提供的线索——三个不同形状的指纹。

1. 介绍警方获得的线索——指纹,并逐一出示指纹图片。

第一个:斗形指纹

第二个:弓形指纹

第三个:箕形指纹

小结:警察通过指纹库找到了这三个指纹的主人,因为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指纹找到特定的人。

2. 出示三个不同指纹的人。

第一个:斗形指纹——她家里的清洁工

第二个:弓形指纹——她最要好的朋友

第三个:箕形指纹——她隔壁的邻居

出示图片后,进行提问,检验幼儿是否会根据出示的人脸图片,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年龄、长相、工作性质)判断谁有可能偷了鱼。

提问:你们认为谁有可能偷了项链?为什么?

小结: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表情、长相、年龄、工作性质去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是好人不一定长得漂亮,坏人不一定长得丑。要找到真正偷项链的人,还需要搜集更多的线索,要有证据。

3. 讲解警察提供的线索,让幼儿进一步分析、判断。

提问:三个人的指纹都留在了现场,可以判断他们……?(一定去过演员的家)

因为她们的指纹都留在了现场,警察断定他们一定去过演员的家,于是把她们三个人都叫到了派出所,问了她们一个问题:“这位演员小姐家的项链被偷的那天下午,你们去她家干了什么?”

清洁工:“我打扫完卫生我就走了,我没有偷项链”

邻居:“我是去还工具箱的,发现门没关,我就把工具箱放在了柜子的旁边,把门关上我就走了,我没有偷项链。”

好朋友:“我来找她玩,我有她家的钥匙,就直接用钥匙打开了她家的门,发现她没在家我就走了,我没有偷项链。”

三个人都说自己没有偷项链,一定有人在……撒谎。

提问: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有可能偷项链的人呢?

引出第二次探索的重要性,通过仔细观察,三个人的指纹存留的位置,并进行记录。

四、 仔细观察、对比,发现指纹存留的不同位置,进一步寻找线索(第二次探索)。

1. 出示记录表

讲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指纹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2. 幼儿持记录表分组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五、 尝试进行有依据的分析、推理,寻找可能偷项链的人,并说出理由。

1. 验证答案

提问:谁调查了清洁工、好朋友、邻居的指纹?你在哪里找到了他/她的指纹?

2. 幼儿交流讨论:谁有可能偷了项链?为什么?

3. 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进行推理

提问一:好朋友的指纹只留在了什么地方,他有可能是偷项链的人吗?

小结:好朋友的指纹只留在了门上,他没有碰过保险柜,所有他应该没有偷项链。

提问二:邻居的指纹留在了什么地方,他有可能是偷项链的人吗?为什么?

幼儿自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提问三:清洁工的指纹留在了什么地方?他有可能是偷项链的人吗?为什么?

幼儿自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有人认为是邻居,也有人认为是清洁工,因为我们都在保险柜上找到了他们的指纹,并且通过其他的指纹线索推断了他们可能偷项链的方法。我们这次是通过指纹线索去推断的,而不是根据他们的长相、表情、年龄、工作性质,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确定偷项链的人可能是他们两个中的一个。

今天,你们在寻找线索时,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推断时也积极的动脑思考,通过你们的努力,在现场找到了两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我会把这些线索交给警方,等我回派出所,找到真正偷项链的人后,我再回来告诉你们。

活动总结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生活中,指纹除了可以帮助警方破案,还有什么作用呢?请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