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端午节》含反思

所属分类:大班社会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9 22:21:49
引导幼儿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欢迎关注幼师OK网,教学课件,教育随笔,各类计划总结等,希望对老师有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端午节》含反思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小百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社会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