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带班教师: 配班教师: 保育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本班幼儿情况分析:
一、生活活动
目标
1. 学习叠被子的方法
2. 知道基本的生活常规并能遵守。
3. 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指导策略
² 与幼儿协商建立合理、基本的班级常规,如喝水、如厕、进餐、午睡、上下楼梯等,使用图画方式进行表述、张贴,鼓励大家共同遵守。
² 针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违反常规的现象(如不排队、乱扔玩具等),组织幼儿观察、讨论,引导他们体会遵守常规的重要性。
² 组织幼儿观察大班小朋友叠被子的过程。
² 引导幼儿说一说观察结果,讨论叠被子的方法。
² 观看叠被子的步骤图,以折纸的方式练习折叠方法。
二、区域活动
(一)美工区(重点指导)
目标:根据观察画出同伴脸部主要特征,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指导策略:
² 墙面上布置好一个空相框
² 画一画我的朋友。
² 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请幼儿仔细观察对方后,画下彼此的模样,并请老师在作品上写上作者的名字和好朋友的名字,以及喜欢好朋友的原因。
² 鼓励幼儿用绉纸团、纽扣、彩色纸等装饰图画的边框。
(二)建构区
目标:尝试运用堆高、围拢、延长、盖顶等基本技能围绕主题搭建。
指导策略:
² 投放收集的各种建筑物的照片、图片,引导幼儿讨论造型、结构的特点,如圆形城堡、三角形城堡、梯形城堡等,感知建筑物的造型特征。
² 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制订搭建计划,鼓励幼儿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共同解决题,完成主题搭建活动。
(三)表演区
目标:愿意参加表演游戏,能从表演中获得愉悦和自信。
指导策略:
² 准备相应的道具,更换服饰。
² 循环播放表演题材背景声音,注意节目间隔,用录音引导表演进程。
² 教师以角色或旁白身份参与表演,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四)益智区
目标:接触物体粗细、高矮等常见量,通过比较感知其特征。
指导策略:
² 提供粗细、高矮、大小、宽窄差别明显的物体,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它们的特征。
² 将这些物体放在摸箱、袋中,引导幼儿通过触摸的接触方式感知物体的特征。
² 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摸到的物体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加强幼儿对物体的粗细、大小、高矮、宽窄等常见量的认识。
²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如根据“粗细”进行排序,根据“宽窄”进行排序等,进一步感知其特征。
(五)图书区
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连衣裙的变化。
指导策略:
² 将绘本《我的连衣裙》作为推荐读物放在图书区醒目位置。
²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可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画面。
² 教师引导3—5名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兔,你想把连衣裙变成什么花样?如:小兔来到冰激凌店,连衣裙变成冰激凌花样了!
三、集体活动(领域:艺术 )
活动名称: 举你的右手摆一摆(音乐—韵律游戏)
活动目标:
² 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欢快、友好的情感。
² 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与朋友一起跳邀请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² 经验准备:幼儿提前熟悉歌曲旋律;有与同伴一起跳舞的经验。
² 物质准备:乐曲《举你的右手摆一摆》、花环或丝带(套在右手手腕处)。
活动重点
² 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欢快、友好的情感。
活动难点
² 能根据歌词、旋律与同伴一起跳舞。
活动过程
一、预备导入。
² 听口令做动作。
² 师:来来来,小朋友们,请你把右手举起来。
² 提醒幼儿举起戴花环或丝带的右手,引导幼儿学做“向前摆”、“向后摆”、“向左摆”的动作。
² 教师边按节奏念歌词,边带领幼儿学习相应动作。
二、感知体验。
²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²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² 师:说一说歌里唱了什么?
² 根据歌词,教师和幼儿一起合着音乐做动作。
三、音乐表现。
² 教幼儿学唱歌曲。
² 师:如果想邀请朋友来跳舞,可以怎样招呼朋友呢?(引导幼儿体会招呼朋友时的亲切、快乐的感觉)
² 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感受歌曲欢快、友好的情绪。
² 用欢快的歌声学唱歌曲。
² 幼儿自由结伴,边唱边表演动作。
² 邀请朋友来跳舞。
² 教师示范,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跳舞。
² 请四个幼儿分别做邀请人,边清唱歌曲边去邀请座位上的朋友。方法是:唱完“来来来,朋友们”,立即找到一个想要邀请的人,然后根据歌词做动作。
² 教师等到幼儿邀请了所有的人后,就带领幼儿一起唱出最后一句“绕一个圆圈坐下来”,并自然地回到座位上。
四、结束。
² 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做放松动作,结束活动。
四、户外活动
(一)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 泡泡追逐战
活动目标:
² 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能灵活地躲闪。
² 练习向高处抛轻气球,能通过击打让球不落地。
活动准备
² 经验准备:幼儿参与过集体追逐跑的游戏;认识气球。
² 物质准备:塑料袋每人2个,小夹子是幼儿人数的一半;用红色不干胶或者红绳将场地围拢起来,中间供幼儿四散追逐跑;欢快的伴奏音乐。
活动重点
² 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能灵活地躲闪。
(二)分散活动
重点投放
² 纸箱、瓶子等各种障碍物,平衡木、梅花桩、自制尾巴、马缰绳。
指导要点
² 在练习持物体绕障碍走时,教师可以分层次进行练习,如可以手持物体、肩背物体、腿夹物体,物体可以有贴身物体,也可以是拖拉物体,障碍可以是地面水平的,也可以是有一定高度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物体及创设不同的环境,引导幼儿初步尝试持贴身物体绕水平障碍行走。
² 鼓励幼儿尝试练习走不同难度的平衡材料,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²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一定范围内玩追逐跑的游戏,如狡猾的狐狸、捉尾巴及赶马车的游戏,快跑距离要达到16米左右。
教师提示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在奔跑时不跑出规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