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特点
1. 集体活动。中班幼儿活泼好动,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规则、自控能力较弱,活动中易出现行为问题,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关注。
在组织中班幼儿集体游戏时首先要建立规则意识,可根据游戏内容让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订中,游戏前要让幼儿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步的了解,如幼儿玩“小兔采蘑菇游戏”时,首先让幼儿有角色意识,了解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大灰狼是假的,并轮流扮演大灰狼,这样,不会给幼儿造成恐慌心理,以免隐藏时互相碰撞造成拥挤现象,既能让幼儿开心游戏,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
在户外活动形式上可体现全班和小组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适当的参与场地的创设和材料的摆放,虽然中班幼儿对玩竞赛游戏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重过程,但适当的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游戏,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竞争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2. 分散活动。中班幼儿已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分散活动可采用个人或几个人一起自由结伴形式,除了要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收放玩具材料外,还要考虑幼儿运动超负荷的问题,在分散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不能自控的现象,特别是在玩游戏情绪高涨时,虽然已经疲劳了,但仍坚持活动。教师注意提示幼儿玩累了休息一会儿,关注幼儿活动的进度和密度。
二、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指导
1. 保育。活动前,教师指导幼儿整理衣服,并检查整理情况。活动中,把自己完全融入幼儿中去,时刻关心幼儿,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幼儿随身带着手帕或纸巾,指导幼儿出汗时运用正确的方法擦汗,对于出汗多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垫上干毛巾,提醒幼儿休息片刻。活动后,提醒幼儿稍作调整,适量饮水。
2. 安全。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安全成了户外活动指导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活动时观察指导幼儿,在幼儿活动兴奋、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及时调节,并提醒幼儿,可让幼儿稍作休息。当遇到个别幼儿干扰别人时,教师可让他们扮演“小警察”“小老师”“小班长”帮助老师来一起组织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同时也有助于保证幼儿的安全,还可以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指导帮助。
3. 材料投放
可提供成品材料:塑料圈、马蹄、毽子等,还可以投放自制材料:纸棍、纸箱、纸盒、纸卷、瓶子等材料,让孩子在一种材料上探索多种玩法,引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