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喜欢听相声,感受相声的滑稽与幽默。
2.尝试说相声、创编反正话。
3.能区分相声表演和日常生活的不同,知道不能把表演中的言语用到日常生活。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资源《反正话》(视频)
2.与相声内容相对应的桌、椅、五官、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1.和幼儿学说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引发幼儿兴趣。
2.观看教学资源《反正话》,学说相声反正话。
(1)观看视频,请幼儿说一说听了相声什么感受。觉得哪个地方最有意思。
小结:相声是带给人快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由两人表演,一个叫逗哏,一个叫捧哏,最有趣的部分叫抖包袱。说相声的时候,演员自己不笑,要把观众逗笑。
(2)教师和幼儿说相声。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扮逗哏角色,请幼儿试着接捧哏语言。
(3)幼儿自由结伴,二人分工,看着图片学说反正话,并尝试把相声说完整。
(4)请几组幼儿表演相声。教师提示幼儿尽量保持演员状态,不笑场。
3.创编相声反正话,能区分表演和生活的不同。
(1)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可以说成反正话,把它编到相声中。
(2)视情况请 1~2 组幼儿表演新创编的反正话。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如果在生活中,有小朋友也这么和自己说话,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不是表演,如果把相声表演中的包袱放在平时的对话中,小朋友可能不理解,会因此而生气。
附:相声反正话
甲:今天咱给大家说个相声 乙:好呀,咱说什么相声呀? 甲:就说反正话吧!
乙:什么叫反正话?
甲:我给你打个比方吧,我说桌子,你就说子桌。乙:好来,开始!
甲:我椅子。
乙:我子椅。甲:我脑袋。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眼眉。 乙:我没眼! 甲:我眼珠。
乙:我猪眼,不像话啊! 甲:我鼻子。
乙:我子鼻。 甲:我鼻梁子。
乙:我量鼻子,我量他千吗啊! 甲:我嘴!
乙:……我咬你! 甲:咬我干什么啊!
乙:这一个字的怎么翻啊! 甲:那依您的意思呢?
乙:得说字儿多的。
甲:哦,字多一点,好了!我嘴里有牙。
乙:我牙里有嘴,我成妖怪了!你换个词儿行不行啊。甲:别生气,咱们出城逛逛去,我逛花园。
乙:我花园逛。 甲:我是牡丹花。乙:我是花牡丹。甲:我是芍药花。乙:我是花芍药。甲:我是茉莉花。乙:我是花茉莉。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