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狐理和乌鸦》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讲述了狐狸故意奉承乌鸦,从乌鸦嘴里骗取肉的过程。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美丽的乌鸦,你的眼睛多么灵活!你的毛多么漂亮!你的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音一定很甜美。你能给我唱支好听的歌吗?”3 个感叹句和 1 个疑问句的运用,充分展现了狐狸骗乌鸦的手段。狐理“眼珠子一转”、“笑眯眯”等动作表现了狐狸的典型角色特点。乌鸦的“慢慢吃”美滋滋”与后来的“懊梅” 形成了对比。本活动抓住以上的线索和细节,一步步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故事的内涵。鼓励幼儿合理续编故事,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理解语言故事的内涵,明白假意恭维的话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的道理。
2.能用语言、动作、表情、语气创造性地表现出对狐理与乌鸦两个角色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续编新的故事情节。
3.对成语故事所表达的“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内涌感兴趣,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准备】
1乌鸦和狐理的头饰,教师自制课件,“幼儿学习材料”一(我健康我快乐)。
2.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乌鸦和狐理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乌鸦和狐理的头饰,了解两个角色的特点。
(1)分别出示乌鸦、狐理的头饰。
提问:这是谁?乌鸦长什么样?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引导幼儿描述乌鸦的外表。) 这是谁?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理?(引导幼儿用多个词汇描述狐理。)
(2)再次提问:乌鸦和狐理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发幼儿猜想并简单表述。
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 1 自然段。
提问:乌鸦找到了一块肉,为什么要慢慢地吃?狐理看到乌鸦嘴里的肉是怎么想的?怎样才能得到它呢?引导幼儿模仿出狐理疫猾的样子。
提问:狐理会对乌鸦说什么?做什么?引导幼儿发散思考。
(2)讲述故事第 2-3 自然段。
提问:狐理是怎样对乌鸦说的?乌鸦听了狐狸的赞美感觉怎样?丰富词汇美滋滋。
提问:乌鸦的羽毛真的那么漂亮、身材真的那么好看、嗓音真的那么甜美吗?这说明狐理在怎么样?启发幼儿说出狐狸欺骗乌鸦、说一些恭维的话。丰富词汇:恭维。
提间:狐理抢走了原本属于乌鸦的那块肉,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狐狸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懊恼”、“后悔”、“得意”等词汇。
(3)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并提问:你认为故事中的乌鸦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事要动脑筋,喜欢听假意的、恭维的话很容易上当受骗。
(4)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提问:想一想,如果狐狸碰到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看穿了它的诡计,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启发幼儿互相讨论、思考,续编故事。
请幼儿戴头饰进行表演,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并为故事起名字,激发幼儿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请幼儿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 28-29 页,为故事起名字,鼓励幼儿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附
乌鸦上当
一天,乌鸦找到了一块内,飞到树上,准备慢慢地吃。一只狸从树下经过头看见乌嘴里着内,眼球子一转,心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肉弄到手。
狐狸笑眯眯地说:“啊!美丽的乌鸦,你的眼睛多么灵活!你的羽毛多么漂亮!你的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音一定很甜美。你能给我唱支好听的歌吗?”
乌鸦听了狐狸恭维的话,心里美滋滋的。它想,唱歌还不容易。它连忙张开嘴”地叫了一声。哪知嘴一张,肉就掉了下去。狸一ロ把肉接住了,说:“谢谢你!乌鸦,你的歌声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