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热衷程度和参与状态
观察对象
张XX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5.4.24
观察分析
建筑区角的活动开始了,老师给孩子确定了活动的主题——搭建心目中未来的生活小区。老师为孩子们出示了提供参考的小区照片,并在搭建前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图纸,接下来孩子们分组开始了搭建活动。孩子们相互商量根据需要拿取材料,有的拿来木质积木搭起了围墙,有的把易拉罐立起来当柱子支撑第二层的积木。孩子们一边搭建,一边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商量下一步“工程”如何进行。这时,我发现张翼飞既没有去拿材料动手搭建,也没有和同一组的小朋友交流讨论,而是一个人”无所事事”的看来看去。他在地板上变化着各种姿势,既没有小朋友与他交流,他也不主动和小朋友交流。在自己“无趣”了一会之后,他来到材料筐前拿起了两个易拉罐,走到同组的小朋友身边伸手要把那两个易拉罐给人家,可是那个小朋友手里正拿着个纸盒子要忙着搭建呢,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接过张翼飞递过来的易拉罐。小男孩拿着易拉罐发愣了好一会,才把两个易拉罐并排放在了“建筑物”的一边,自己“审视”了一会后,又漫无目的的在材料筐中取来一块大的木制积木,他不知道放在哪里最后被同组的小朋友要走了。接着他又去取材料,回来后还是不知道放在哪好,最后又是让别人拿去用了。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取了几次材料不知怎样使用被人要走以后,他便再没有去拿过材料,开始在活动区内游离。他一会咬着袖子站在那里看着同组小朋友活动,一会转悠到别的组看看其他组的小朋友活动,一会又跑到材料区里摆弄摆弄各种材料。
区域活动最特别的意义就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然而张翼飞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则是:不能主动地选择游戏玩伴,也没有主动的和同伴进行交流和交往、更没有主动寻求合作。在建筑区角活动时间里,他的动手参与活动的时间非常短,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身心投入处于一种游离不定的状态。
采取措施
1.老师介入,邀请张翼飞小朋友“帮忙”一起搭建“未来的生活小区。
2.邀请张翼飞小朋友一起参观别的小朋友的作品,让他说说别人的“建筑”是怎样搭成的?感觉怎么样?启发他思考自己的“建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哪些材料进行搭建?
3.在活动结束请幼儿自我评价的时候,请他说说自己的作品是怎样设计、怎样他建的,并给与肯定和鼓励。
获取成效
在老师的介入后张翼飞小朋友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仍显得较为被动,在搭建过程中自己的想法比较少,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或是模仿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虽然最后的作品相比之下略显简单,但是老师仍是对他做的好的地方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请其他小朋友说说他的作品。张翼飞小朋友听到小朋友和老师的表扬非常开心,虚心的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并表示他还会搭建出更好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