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乐曲《赛马》,大胆想象乐曲中的音乐形象,了解乐曲名称,感受民族乐曲的美。
二、活动准备
L有铃铛的玩具马。
2.草原赛马的PPT。
3.配有朗诵的赛马音乐录音。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赛马》
l.初步欣赏
T:今天带了一首曲子叫《赛马》,我们来听一听
2.再次欣赏
T:刚才听到的曲子叫什么名称?再听一次想想曲子什么感觉?可能说的什么事?
3.自由讨论
T:听了音乐好像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些什么?
4.多感官欣赏
T:我们来看看到底在哪发生了什么? 出示PPT、听配乐朗诵《赛马》。
5.分段欣赏
T:(老师弹奏两个复倚音,引导幼儿想象情节)这个音乐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幼儿想象牧民在马脖子上系上了铃铛,出示铃铛玩具马弹复倚音再次欣赏。
T:(听乐曲后面10小节)发生了什么事? (引导幼儿感受激烈的乐句,想象马儿越跑越快,你追我赶,紧张激烈。)
T:(听乐曲11小节一18小节)这好像在说什么? (引导幼儿想象马儿跑到终点胜利,赛马结束。)
6.完整欣赏
T:让我们去看一场赛马,为他们加油。(老师放PPT、朗诵录音并配上舞蹈动作,让幼儿全方位地进行欣赏。)
(二)动作表现
T:我们也一起上大草原,骑上马儿参加赛马。(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自由配动作)
操作提示
欣赏活动前,幼儿对蒙古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民族的特点,对于之后的欣赏想象起到支持的作用。老师提供多样化的欣赏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欣赏:
例如:听赏乐曲——听觉;看PPT图片——视觉,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诵——语言加音乐的视听觉美的感官;舞蹈欣赏——肢体动作感觉等等。一种材料用多种方式进行刺激,各角度挖掘乐曲的美。最后有一个幼儿动作表现赛马的环节,在活动之前老师可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适当对相关动作进行一些铺垫,让幼儿有一定动作表现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孩子只需调动已有经验将动作与音乐建立连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