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获奖活动方案《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多样性的材料呈现给幼儿,满足更多幼儿的探索欲望,给幼儿积极创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往,体会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引导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上是本篇教案基本内容。完整教案请往下观看!

打开小程序下载课件

第十六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育随笔

参赛作品名称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参赛作者

李燕茹

正文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新《纲要》中也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今天,人们已将幼儿园环境创设提到孩子的“第三任老师”的高度。环境,已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宽松舒畅的活动氛围,兴趣无穷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它重视的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和主动发展;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注重的是幼儿当下的生活和发展。区域活动,是现代幼儿教育机构普遍应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区域活动不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且本身经常就是教学手段,区域活动的材料很多时候就是教学材料。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地向自己挑战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人际交往、冲突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学会合作分享。显然,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建立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得机会,幼儿并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通过参与游戏得到全方面的锻炼,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由于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按照自己的观点做出判断和推理,另外,大部分幼儿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易在区域活动中出现冲突,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么,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常见问题是什么?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解决问题呢?这对于教师正确指导区域活动与解决幼儿间的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投放的目标与该年龄特点不符,无法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而且应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引导幼儿通过丰富的材料媒介来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如益智区的飞行棋、跳棋、扑克牌、五子棋等。又如手工区,教师为幼儿投放了一次性桌布、彩纸、浆糊、剪刀等,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与此同时,活动材料不仅要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获得新经验,而且在设置区域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参与,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及教育教学目标,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区域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进行主题活动“遨游太空”时,老师引导幼儿一起欣赏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等图片,小朋友特别的感兴趣,老师就与幼儿共同探讨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创作?幼儿提出可以利用的各种材料,这样,根据幼儿的求知欲望 生成的手工制作活动“我设计的宇宙飞船”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活动材料数量的限制,容易引起幼儿争抢。

为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我们经常会把相关的活动材料预先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幼儿往往对新的材料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材料投放的数量有限,导致幼儿出现为争抢同一材料而产生争执,激化矛盾。因此,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教师应当以多样性的材料呈现给幼儿,满足更多幼儿的探索欲望,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案例:

   吃过早饭,妈妈带着毛毛到家里玩来了。看到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帅帅非常地开心!

   帅帅如数家珍地向毛毛介绍着自己的宝贝们……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玩着,妈妈们也到一边聊起天来。介绍完自己的宝贝,帅帅很快就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大迷宫》游戏书找了个座位坐下来,他一边看迷宫要求,一边嘴里还念叨着“喜羊羊要绕过灰太狼的埋伏安全的解救出懒羊羊……让我看看该怎么走呢?……”旁边正在犹豫该选什么的毛毛听到帅帅的声音马上凑了过来:“我知道怎么走!我知道怎么走!我来教你走!”“不行!我要自己想办法走!”帅帅大声地叫道,并且用双手牢牢的护着自己的《大迷宫》。“你都不会玩,我教你嘛!”毛毛还在坚持着。“你别管我,我自己会玩!”帅帅也在坚持着,而且两只手把《大迷宫》抱得更紧了。“……”毛毛看着帅帅没说什么只好自己在房间里寻觅着选择材料。帅帅看到毛毛离开这才放心的继续自己的“解救懒羊羊”行动。两分钟后,毛毛似乎不甘心又来找帅帅来了:“咱俩一起玩行不行?”“我都说了我要自己玩!”帅帅头都不抬的回答道。谁知毛毛趁帅帅没注意一把抢走了《大迷宫》。“还给我!还给我!”帅帅着急的大声喊道。毛毛没有理睬帅帅,自己心安理得的看了起来。帅帅追得毛毛跟前要抢回自己的《大迷宫》,毛毛扬起书就照帅帅的脸挥了过去……

案例分析:

毛毛一家是去年九月份搬到我们院子的,因为爸爸妈妈在外做生意,他和奶奶一直在老家农村。由于要上小学的缘故,爸爸妈妈才把老家把他接到自己身边来。也许是在老家一直放养的缘故,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与同伴之间的正确交往的经验,每次在和小朋友玩时遇到问题往往是选择最直接的方式—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意愿,他似乎没有协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今天也是没有主动用协商的办法去说服帅帅接纳自己合作完成活动、或者是协商采用轮流玩的方式进行活动,而最终是采用了肢体行为是矛盾激化。虽然孩子现在是接受着较为系统的教育,但因为从小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还会出现反刍现象。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对大班幼儿也明确指出“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中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以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而这一切对于毛毛来说似乎都需要再一次的从头培养,并且是长期性的。因为社会性不断完善是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而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将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请家长配合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采取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

l 利用小朋友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

l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决冲突。

l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l 多为幼儿提供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l 引导幼儿想想“假如你是那位小朋友,你怎么想?”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l 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情,从中学习理解别人。

三、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 以致于幼儿对新材料理解不够,不能够正确操作,无法达到预定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多种因素,教师往往会忽略对个别幼儿的及时指导,使幼儿无法对材料进行正确的操作,而只是在盲目摆弄,无法达到活动的预定目标。

活动前,教师与幼儿共同回忆之前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以便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新投入的材料,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内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探索操作各种材料。

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对新材料的操作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如:在记录钟点时,教师多次为幼儿介绍两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并提出“为什么有两种记录方法?”的问题,给孩子留下探索学习的空间。

四、独身子女的“自我”意识严重,缺乏社会性交往,容易在活动中引发冲突。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使幼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他们的父母家人,乃至周围的的大环境中都给它造成“唯我独尊”的意识,事事都是替之安排的周周到到的,使之扼杀了幼儿与环境、与社会的一个互动。使得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的“高才低能儿”。

1、幼儿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活动中往往会忽略同伴的感受,进入完全的“自我”状态,无意中会影响他人的正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积极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往,体会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此时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如:幼儿图书区进行阅读活动时因为旁边区域的声音太吵而不能专注地进行活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幼儿遵守区域活动规则,安静有序地进行活动。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无法充分体现角色分工。

分享与合作是一种常见社会性行为。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活动的过程是由几个幼儿合作完成的,然后共同分享活动的成果,但仍然会存在区域活动中角色分配不一致,无法体现幼儿之间的合作。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问题能一起来克服困难。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通过人物之间的语言、行为的互动,达到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同时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或商量式的共同探索学习。

例如:在进行主题“生活你我他”的区域环境创设时,我们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社区,设置了一些社区相关的区域,例如:社区医院、社区小超市、社区水果店、社区银行、饮食街、书店包括社区停车场等。区域的设置包括了幼儿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活动中幼儿可以开着车到相应的区域里消费或者赚钱,不但了解了各行各业人的工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学会了基本的与同伴相处的方式,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使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法解决冲突;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别人劝解,而不是“霸主”。

3、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够,容易引起矛盾。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趋近成熟,且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同伴的表现即将超越自己时,幼儿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威胁感”。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正确引导,这将促使幼儿正向发展,反之,则可能在幼儿之间激发最直接的肢体冲突。

分享一般是以分工的形式体现的。然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区域活动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幼儿因为使用材料协调上的争执或活动中意见不一致而引发冲突,避免冲突的发生或冲突发生之后的协调过程,都是发展幼儿良好社会性的一个关键时机。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要及时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状态,发现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幼儿解决冲突、达到协调,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在此之中,幼儿学会了尊重、欣赏他人。学会了宽容,冲突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合作与分享的发展。

幼儿的成长依赖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区域活动就是一个“小社会”,它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需求,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与区域材料的互动,与同伴的合作,加强了幼儿的自控能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当然,在区域活动中多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我们去摸索、发现,逐步完善,帮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快乐成长,收获满满!

打开小程序下载课件

🏷标签: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获奖活动方案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