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带班教师: 配班教师: 保育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本班幼儿情况分析:
一、生活活动
目标:
² 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值日生工作。
² 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值日生工作”。
指导策略
² 班级中幼儿可以做的事情,如值日生晨间协助老师搞好卫生工作,帮助小朋友摆好桌椅,照顾自然角的植物,提醒小朋友如厕后、户外活动前掖好衣裤,检查小朋友洗手并帮助他们拉下衣袖,整理玩具柜、书柜,离园前提醒小朋友整理衣服等等。
² 与幼儿讨论安排做值日生的工作时间,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² 创设墙饰,展示“我是班级值日生”的工作内容标识牌,幼儿姓名牌,幼儿选择每周自己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
二、区域活动
(一)美工区(重点指导)
目标:
² 探索用纸绳贴画的方法表现事物。
² 喜欢参与美工创作活动。
指导策略:
² 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纸条,探索搓成纸绳的多种方法。
² 纸绳2只手一起搓,也可以用1只手在腿上搓,搓的绳要细一些。
² 自选喜欢的1个图案进行粘贴,沿图案的外轮廓图粘贴纸绳,对不连贯的轮廓线要将纸绳剪短。
(二)科学区
目标:
² 持续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² 发现多数植物生长的必备要素。
指导策略:
² 引导幼儿观察播种的种子,看一看有哪些变化?
² 师:记录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² 师:这种植物是喜阴还是喜阳;适合土栽培还是水栽培;喜欢水多还是水少?
² 向幼儿介绍几种花草盆栽的生长习性,引导他们给每种植物制作“爱心卡”。
² 师:这些植物都有自己的脾气,有的特别喜欢潮湿,有的特别喜欢阳光,我们要想照顾好它们应该怎么办呢?
² 师:“爱心卡”上怎么记录才能让小朋友看懂呢?
(三)图书区
目标:
² 丰富对比词的词汇量,能够合理运用对比词。
² 复习巩固已经认识的字。
指导策略:
² 选择适合的图卡与对比词卡,进行配对,如:大象(大),老鼠(小)。
² 与同伴比一比,看在规定时间内,谁配对的对比词又多又合适。
² 想出新的对比词,自己动手制作图卡与字卡(可请教师帮忙写字)。
(四)酷炫舞台(表演区)
目标:复习以往的歌曲律动内容,学习与同伴合理地为表演规划节目内容和顺序,按照自己节目单做准备并表演。
指导策略:
² 将音乐视频或音频资料制作成可单独点击播放的文件夹,音乐内容包括《表情歌》、《雁儿飞》、《玩具兵进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举起你的右手摆一摆》、《彩带舞》、《魔术国的节奏》;《紫竹调》、《小白船》、《四季组歌》等已学过的歌曲和乐曲;电子触摸屏或电脑、鼠标;每个节目适合的服装及道具;制作节目单和海报的卡纸材料。
² 教师与幼儿沟通表演分工,以及节目的顺序。
² 幼儿按节目顺序进行有序表演。
三、集体活动(领域: 语言 )
活动名称:松树与松鼠(语言—绕口令)
活动目标:
² 分清绕口令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
² 流利地朗读绕口令《松树与松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绕口令的语言特点,会说绕口令²物质准备:教学课件《松树与松鼠》;字卡:“树”、“鼠”、“舞”、“鼓”、“步”;黑板上书写好绕口令(或绕口令字图)。
活动重点
² 口齿清晰的朗读绕口令《松树与松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绕口令。
² (播放课件)师:图上有什么?三只松鼠在干什么?
² 听听绕口令里是怎么说的?教师提问并朗读绕口令。
二、字词游戏。
² 填字游戏。
² 出示字卡:“树”、“鼠”、“舞”、“鼓”、“步”。
² 根据绕口令内容进行填字游戏。(请幼儿将字卡放在文字的遮盖部分)
² 圈字游戏。教师念“山”“三”,让幼儿听辨两者的不同,了解平舌音和翘舌音。
² 找找平舌音:说说念念绕口令,找出平舌音的字。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绕口令上圈出相应的汉字。
² 找找翘舌音: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绕口令上圈出相应的汉字。
三、说说绕口令。
² 幼儿自由练习绕口令。
² 表演绕口令。
² 互相介绍练习绕口令的好方法,如:先慢后快;把容易混淆的平翘舌音单独练习;有节奏地念等。
四、续编绕口令。
² 仔细朗读绕口令的最后三句。
² 师:“树”、“鼠”、“舞”、“鼓”、“步”的发音有什么规律?
² 师:说说还有哪些字的韵母也是“U”。(根据幼儿回答,写出相应的汉字)
² 师:根据“一只在跳舞,一只在打鼓,一只在散步”的句式,挑选合适的动词,进行续编。
附 绕口令 松树与松鼠
山上有三棵老松树,松树上有三只松鼠;
一只在跳舞,一只在打鼓,一只在散步。
四、户外活动
(一)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 好玩的报纸
活动目标:
² 练习在20—30米的距离中快速跑。
² 大胆探索利用废旧报纸做游戏。
² 尝试报纸的多种玩法,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² 经验准备:掌握基本跑的动作。
² 物质准备:废旧报纸若干张、宽敞的活动场地。
活动重点
² 练习在20—30米的距离中快速跑。
(二)分散活动
重点投放
主要材料:平衡板、平衡梯、平衡木(长30厘米、宽10厘米、高30厘米,两端有长宽各20厘米平台)。
辅助材料:沙包、可乐罐、坚固的纸箱等辅材。
指导要点
² 鼓励幼儿探索平衡板的多种玩法,可单人站在平衡板上保持平衡;双人面对面站在同1个平衡板上,手拉手玩“跷跷板”的游戏;幼儿趴在平衡板上,腹部紧贴平衡板,四肢张开做游泳状,保持身体不掉下来。
² 引导幼儿尝试在30—45厘米长、10—15厘米宽、30—4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跑动、跳跃、转身、捡拾物体,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平衡游戏,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
² 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