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具有爱心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的故事。图画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美的熏陶和享受。因此,我设计此活动时,力求通过绘本阅读启发幼儿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能大胆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想并用基本连贯的语言讲述,同时感受故事中爷爷和孙子的亲情。活动目标1. 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人物的聪明才智。2.能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推理、想象。重点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人物的聪明才智。难点:能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推理、想象。活动准备ppt课件制作、图片活动过程(一) 激趣导入,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图有谁知道故事的名字?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二) 幼儿观赏课件画面,感受故事,了解故事大意。教师讲述故事,请孩子观看画面,念到关键的地方让学生猜,然后翻页印证孩子的想法。1.故事中一共有五次“变”,第一、第二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可以做什么;提问:约瑟得到这件奇妙的外套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2.第三次变时引导幼儿重复约瑟和爷爷的对话,从中体会爷爷的节约和智慧;提问:剩下的布料越来越少了,爷爷还会做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3.第四次时增加难度,将爷爷的话和妈妈的话进行对比。提问:听了妈妈的话,约瑟会丢吗?
4.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脏的地方还剩多大?爷爷会不会把它扔掉呢?他还能为约瑟变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我们来猜猜?(最后一次变)5.组织幼儿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1) 爷爷的巧手,分别为小约瑟制作了什么东西?(2)请幼儿根据故事顺序摆放图片。(3)讨论:你觉得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约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每次妈妈让他丢掉这些旧东西是他为什么舍不得丢掉?6.讲述故事结尾纽扣都没有了,爷爷就是手再巧,再聪明也不可能无中生有了,那么已经长大了的约瑟会怎么办呢?(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四)小结,我们小朋友应当像约瑟那样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样旧的物品,像爷爷那样开动脑筋把旧的东西变成新的东西来用来玩!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找到小老鼠的一家,一只小老鼠坐在一块蓝色的垫子(奇妙的纽扣)上给家人讲故事,开启另一个奇妙的故事… …活动反思在本次的活动中,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厚。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儿不能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有幼儿用书为最佳。最后再增强爷爷与约瑟间的角色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爷爷对约瑟深切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