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优质语言《熊猫百货商店》中班三等奖教案含反思

所属分类:中班语言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8 00:09:44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品质。丰富小朋友们的词汇,学会一些礼貌用语,欢迎查看以下教案完整内容,本课由幼师OK网整理,免费分享。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品质。

2.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掌握长颈鹿、河马、大象的主要特征,理解词语“合适”。

3. 学习礼貌用语:“你好,你想买点什么?”“我想买……”和量词:条、个、双、只、张。

重点难点

4. 学习礼貌用语:“你好,你想买点什么?”“我想买……”和量词:条、个、双、只、张。

活动准备

PPT图片,字卡、围巾、帽子、手帕、衣服、鞋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森林里有一家百货商店,熊猫伯伯是商店的经理。百货商店里会卖些什么?

教师小结:百货商店是卖各类生活用品的地方。

(二)完整听赏故事,掌握长颈鹿、河马、大象的主要特征。

师:商店里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学说: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很长,河马的嘴巴很大很大,大象的腰很粗很粗

他们需要买什么:长颈鹿要买很长很长的围巾,河马要买很大很大的口罩,大象要买很长很长的皮带。

(三)分段理解故事。

(1)学习句子,理解“合适”。

第一部分:长颈鹿买围巾。学习对话:“你好,你想买点什么?”“我想买……”

师:第一位顾客是谁?顾客来了,熊猫伯伯要先说什么?长颈鹿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熊猫伯伯抱出的围巾一条也不适合长颈鹿?长颈鹿买不到合适围巾,心理怎么想?

‚第二部分:河马买口罩。模仿对话:“你好,你想买点什么?”“我想买……”

师:第二位顾客是谁,熊猫伯伯是怎样当售货员的?它说了什么?河马是怎么回答的?为什么熊猫伯伯拿出的口罩一只也不适合河马?怎样的口罩才适合它?

河马买不到合适的口罩,心里是怎么想的?

ƒ第三部分:大象买皮带。表演对话: “你好,你想买点什么?”“我想买……”

幼幼互动:情景表演。

讨论:长颈鹿、河马、大象为什么说熊猫百货商店真好?

小结:熊猫店长帮助他们买到合适的物品。

(2)学习并尝试使用量词。

师:熊猫伯伯是一位为顾客着想的售货员。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也要做一个合格的小顾客,顾客都要说些什么话?(讲礼貌用语,讲清楚你要买什么?)

师:要讲清楚自己要买什么,就要会正确使用量词。

总结:用在东西前面,表示这样东西数量单位的就叫量词。

练习使用量词:看看说说生活中的东西都用什么量词。

游戏:文字符号与图片对应。

(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熊猫伯伯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活动反思

故事不长,内容也较为简单,这一次我任然选择 总——分——总的方式。

导入:用故事名称,直接导入。

听赏故事:我遇到问题,当我问孩子们故事里的小动物身体有什么特点时,有几个孩子都说的是他们自己印象中动物的特征。如:大象头很大,鼻子很长,,而我想要他们说的故事里大象的特征是:大象的腰很粗很粗。这也给我的提问增加更多的思考,我可以从他们想买的物品,过渡到他们的身体特征,可能更易于孩子们的理解。

分段理解故事:学习对话和模仿对话都还好,只是想让孩子互动交流,我请他们两个人一组自由表达,可是我看在一起讨论的孩子并不多,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们来自于两个班级,相互间不熟悉,二是,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这种幼幼互动的策略运用较少,孩子缺乏主题意识,还停留在师说他们听的阶段,对师说,他们做可能还有难度。

活动设计调整:之前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一是情境表演,二是幼幼间的买卖游戏,我感觉趣味性不足,且游戏应该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因此,我将情境表演放在了理解故事后面。

情境表演:是否给每个孩子准备头像?(不需要,孩子有想象)

减少消极等待,每四个孩子一起表演,问题:孩子表演不起来,有的不愿意参加。但是参加的孩子表演还是挺不错的。

对于量词,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孩子都会正确的说,文字与图片的匹配,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意思,又充满挑战的游戏,而且也能增强孩子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参与活动,我认为还是可行,也为我的下个环节,做了铺垫。

师幼互动:从买卖物品,到说自己想买的物品,增加师幼互动,也能锻炼孩子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每个孩子有体验。

最后完整的感知故事,再次帮助幼儿厘清故事中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词语合适,巩固一条围巾、一只口罩,一条皮带里量词的使用。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中班语言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