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案例中班学习故事《会唱歌的小木偶》

所属分类:中班主题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7 19:08:51
《会唱歌的小木偶》是小唐老师分享的设计的幼儿园案例中班学习故事,大概内容是让幼儿尝试哪些东西能够发声,哪些东西不能够发声?以下是由幼师OK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完整文章,本站长期上传幼儿园公开课,观摩课,优秀课件,名师课程,计划总结文案等

在一次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能够发出声音的小乐器很感兴趣,特别是沙锤,经常拿着沙锤跟着音乐摇来摇去,为音乐伴奏。于是,萌发了让幼儿探索让瓶子偶会发生的秘密。

结合这个内容,班级开展了亲子制作活动:《好玩的瓶子偶》,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吸管、瓶子、毛线等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瓶子偶。

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会唱歌的小木偶》,让幼儿在“听一听”“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索让瓶子偶发声的方法,知道花生、海绵、回形针、纸等,什么能让瓶子发声音。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还将制作出的作品布置在版地上,让幼儿操作、欣赏。

发生了什么?

在探索活动:《会唱歌的小木偶》中,共有三次探索,第一次探索:让幼儿尝试哪些东西能够发声,哪些东西不能够发声?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能够围绕着目标,积极在瓶子里装回形针、花生、纸张、纽扣,探索与瓶子撞击能够发生的物体。特别是有几个平时不爱交流的幼儿更让人人感动与惊喜!明洋能够选择材料装进瓶子内,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材料的名称、会不会让瓶子“唱歌”。

宇轩小朋友也能够选择材料装进瓶子里,并关上瓶盖摇一摇,尝试让瓶子发声。班级大部分幼儿也能够正确地操作。由于瓶子偶能够发出声音,带给孩子们非常大的乐趣与快乐,所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将材料装进瓶子里,探索瓶子“唱歌”,而不是逐次操作材料,探索发现“什么东西能让瓶子偶唱歌、什么东西不能让瓶子偶唱歌”。如:烨棋、子画就兴奋地跑过来跟老师说:“我的木偶能够发出好听的歌声”,却说不出“是什么物体让瓶子偶唱歌”。

在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小结的时候,孩子们的专注力都集中在摇小木偶上,以至于结的时候幼儿说的较少,老师说的较多。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如:许洋、宇鑫能够看记录表说出花生、弹珠、回形针能让瓶子发声音。能力一般的幼儿就沉浸于拿着瓶子摇。

     

1.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是在探究具体事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习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现出了对事务的认识、逻辑思维,初步的探索归纳能力,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

2.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喜欢在情景化、游戏化的场景中进行学习。游戏化的活动方式与类型也更能吸引他们持久关注。所以活动类型的定位与环节的设置应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

下一步怎么做?

1.  关注幼儿年龄特点,活动过程游戏化。针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类型定位在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探索“什么物体能使瓶子发声,什么物体不能使瓶子发声”,较有难度。可将类型定位在科学游戏,引导幼儿现场制作简易瓶子偶,并探索装入物体让瓶子发声的方法,更有趣味性。

2.  语言游戏化。虽然是科学探索活动,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科学活动应以形象的游戏贯穿。比如: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停地摇瓶子,可以提醒孩子们:“瓶宝宝唱累了,请它躺在桌子上休息一下吧!”而不是简单直接地说“不要摇瓶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就会安静地管好瓶子听老师讲再操作。

3.  关注细节。整个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座位始终是六人桌的位置。小结的时候,幼儿容易被桌面上的操作材料所吸引,而不断地玩桌面上的材料。所以在位置设置的时候,应该考虑仔细,可在四横排的位置小结,在六人桌的位置操作。

4.科学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集体活动就结束了,而是孩子激发探究兴趣,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是对每个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探究欲望的激发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好奇、好问、好学。

推荐课件下载

中班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