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理解 ABA 的曲式结构,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和节奏特点。2.尝试有控制的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速度、节奏。3.体验随音乐玩游戏的乐趣。活动重点欣赏乐曲,理解 ABA 的曲式结构,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和节奏特点。活动难点学会有控制的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速度和节奏。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键盘是用来打字的,有观察使用键盘打字的经验。2.物质准备:《打字机》音乐,《打字机》视频,乐曲图谱,键盘人手一个。活动过程一、观看打字机视频,引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出示打字机图片,引发已有经验。小结:很多年前没有电脑,人们就是用这种老式打字机打字。在美国有一个叫安德森的音乐家,他用这种打字机打字的声音写了一首有趣的乐曲,名叫《打字机》,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二、幼儿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节奏、内容及结构1.幼儿欣赏乐曲提问: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心情怎么样?2.再次欣赏乐曲,理解其中打字、叮的声音含义。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叮的声音代表什么意思?小结:原来打字员在工作的时候会发出“哒哒哒哒”的打字声,当出现“叮”的声音时,是打字机在提醒我们,这一行打满啦,该换下一行了。三、结合图谱理解音乐,用动作表现乐曲节奏和内容1.结合图谱,感知乐曲结构。刚刚有人给我们发来一份新文件,希望打字员们又快又好的打出来,你们想不想接下这份工作?一起来看!(边看图谱边听音乐)提问:文件有点长,听了音乐后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你还发现什么了?2.分段欣赏,用动作表现乐段内容(1)欣赏 A 段,对应图谱符号与声音。
提问:你觉得文件上的符号代表什么声音?最后一句和前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乐曲里叮了几下?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幼儿完整表现 A 段,教师根据幼儿表现点评。(2)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做 B 段内容提问:眼睛代表什么意思?当我们停下来检查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你还发现什么不同了?幼儿练习做两遍,第一遍看图谱做,第二遍加入第三段的内容。提问:最后的手势代表什么意思?(3)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3.引导幼儿利用小椅子开展游戏。提问:用小椅子当打字机,你会在哪里打字?四、出示游戏道具,尝试有控制的表现音乐。教师示范打字机游戏,幼儿认真观察。提问:我是什么时候抽的文件?每次抽多少?课后延伸:在表演区投放音乐和道具,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声音,尝试加入碰铃,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